“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做增量计算而不是存量计算。”
什么增量计算、存量计算。
这种高深的术语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听懂,但是觉得自己大受震撼。
不知道为什么,一听见就是觉得很厉害。
“所以,想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就要进行贸易?”
李银环试探性地问道。
她对秦渊的态度不知不觉间,已经缓和了很多。
“对。”
秦渊点点头,又继续说道:“田亩赋税,靠天吃饭,一年能有多少收成其实相对固定。”
“就算是不停地动百姓开垦荒地,不断地改良技术,精耕细作。”
“对赋税的提升其实帮助很小。”
“想要快积累巨大的财富,只能靠商业。”
慕容嫣然拧着眉头,疑问道:“可是,商人逐利,为了利益会无所不用其极。”
“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贿赂官员、巧取豪夺,欺压百姓,这些可都是商人会做的事情啊!”
“所以,自商君变法以来,历朝历代无不恪守重农抑商的准则。”
秦渊无奈地摇摇头。
这就是思维惯性。
在前世,宋朝和元朝即便是尝尽了海外贸易的甜头,依旧没能彻底扭转商人的地位。
即便是能带来这么大的好处,明朝依旧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户籍里将商人划为末位。
秦渊想要兴商,想要将商战的理念贯彻。
最大的敌人就是根植于农耕文明而诞生的士绅阶级,或者说,地主老财。
他若是想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大周,着实是费力不讨好。
与其硬刚到底,不如曲线救国。
先给自己找很多的队友。
到时候,都不需要他做些什么。
这些人尝到了甜头的人,也会自地拥护商业与航海。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