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果每层楼都对外开门,那肯定是为了避灾。”
每层楼都要窗户,通风采光足够了,好几个门那也不美观,就只可能是因为每年的雨季来了,淹了下面大家也能出去。
没到早朝时候,也在家里一起做题的张璁看着自己抄下满卷面的题,若有所思。
他很早的时候,也现了科举的弊端,两年前就上疏皇帝,在嘉靖的支持下,改革了科举。
他也希望大明官员,不是只会读圣贤书,任职地方还要靠三四个师爷管理衙门,
对比主播的卷子,他觉得还是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
几个选择题,已经要求主播要了解各地的基础气候,土壤水质、农作物习性、地方风俗。
这单拎出来哪一样,对大明的士子来说都是要命的题。
这些即将要去各地上任的新官,是真的不了解管辖地的信息,而去到任上愿意勤奋了解的,也不多。
作为八次才考上进士的人,他没想改变现在的大家主要学的内容,改了这个,怕是皇帝都保不住他。
但是他还是想试试,能不能朝廷也刊印一些大明各处地理气候的书籍,摘取一些,放进考题里,让学子们自己去学。
第四则材料题,大家有地图的赶紧找到地图。
“北纬37°……我找到了,在这里!”
右边是太平洋,纬度经度都标着,有摹下地图的人一下就找到了这个。
的确,有了数字标记,找地方确实更好找,但是看着自己找到的地图,在看看下面的题,感觉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个别一直记得这个国家的人:怎么又是它?
“冬季山火少,难道不是因为冬天天冷,又多雨雪吗?”
“是啊,怎么第8题里,跟冷扯得上关系的,只有那个寒流,寒流是什么?”
“盛行西风,他们西边是海,这是从海上吹来的风吗?”
这一题大家都不怎么看的懂,只好关键字记下来,期待有机会问主播。
第1o题大家倒是又能讨论一下。
“按照以前说的,有了树,才好稳固水土,那火把树烧没了,不就是加剧水土流失?”
“也没了树吸收水分,应该更多的水会往地下渗透。”
“但是没了这些树,还会让地表水流减少吗?”
通过之前科普水土关系的那些视频,现在大家提到水土,想起的就是一棵棵绿树。尽管是外国,但是相似的问题都让大家讨论的兴致高涨。
不过到了最后两个选择题,又是头疼的时候了。
上次,还有地图显示都是哪里,这次图都没有,只有表上的各种数字,真的很难受啊,主播,你就看的不难受吗?
想认真做题的人去看时间,现不对啊,按日照来说,日出日落的不一样应该是和经度有关,为什么让我们来分辨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