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饭期间,地头的小路上人来人往,都是跟前的地里的主人家,相互打招呼期间,娘就约定到时碾场时候,大家相互帮忙!……
8o年代左右,农村收麦子脱粒时,都是用牛马或手扶拖拉机以及小四轮拖拉机,在后面拖着石头碌碡,反复碾压平铺在麦场上的麦秆!
三五这样中型拖拉机都极少有,后边拉的碌碡大小也是根据情况而定。
碾场时,把碾压的麦秆多次翻面,再经过多次碾压后,麦穗上的麦粒基本就脱落了……
复用叉子一点点,挑起麦秆抖落里面的麦粒!
最后把麦子堆到一起,等有风时,借着风打去里面的麦壳……
这个过程,在争分夺秒的农忙期间,需要大量的人手合作才能完成!
所以,才有了家庭之间的换工互助!
这个年代,一般一两个硬劳力的家庭居多!剩余的都是老幼妇孺,碾场基本都是在一天之内完成!正常都需要七八个硬劳力……
娘吃完饭后,就又起身去地里割麦了!
父亲把被褥搭在麦捆上晾晒,晒干了等晚上再盖!又在被子下面取掉几个麦捆,留处一个阴凉小洞,让兄妹俩在底下玩耍。
烈日下,娘在前面割,父亲在后边把麦捆放上架子车,每次装半车,慢慢的拉到麦场上放好!
每当看到父亲准备往回拉的时候,韩平就跑过去,在后边帮着父亲努力的推这架子车……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来到了晌午!
娘和父亲拉着一车麦子,到了麦场上,娘洗了把脸,坐在被子下的阴凉处!
娘对父亲说道:“娃他大,要不你带娃回去吧,地里太热咧,你先猜些面,俺一会回去擀……”
“……咱晌午吃凉面吧,屋里有姜水,咱吃姜水凉面……你么看咋个像?”
“能行,平娃丽丽,咱先回……”
父亲边说墩好最后一捆麦子!
收拾好了被褥和地里零碎的东西,都放在了架子车,父亲拉起车子向家里走去,两兄妹跑在前面带路……
回到家里,父亲把架子车放到前门口院子的小树林里的树荫下!把车上的东西拿到了屋里,兄妹俩坐在车子上玩耍。
父亲来到灶火旁,端起他的白磁茶缸,一口气喝完了里面的茶水……
洗了手后,把早上锅里剩的米汤,舀到两个碗里,等俩娃娃渴了再喝,把锅洗了擦干后,就一个手慢慢的“猜面”
……
面猜好又放到案板上揉到表面光滑,用湿笼布盖好,让慢慢醒!
“卖葱咧……卖豆芽菜……谁要涅?……”
门外,突然传来卖菜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