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此事与你无干。”
蔡瑁摇着头。
他也知道,蔡照是个什么德性,但他蔡家和黄家本就是姻亲,若是亲上加亲,那便是一桩美谈。
“郎君,这是黄氏的回礼。”
老管事想到了什么,也从腰间解下了一个宽大的竹筒,打开,递了一本不厚的书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字经》?种花居士?”
蔡瑁接过,也是疑惑,翻开看了几眼,眼神越发的亮了。
他当然能分辨文章的好坏,这本书,几乎是为蒙童量身定制!
又合儒家思想,又便与记忆!
只是,这蝌蚪和圆圈……
竟便于断句!
“这种花居士,究竟是何人?”
一边看,一边惊叹,又是疑惑不已。
翻看完,立马铺了纸,开始给黄承彦写信。
……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已经拿到回礼的各大世家之中。
而庞家,自然是早就知晓,只是见到这书籍,也是相当激动。
“山民,这便是印刷出来的书籍了。”
庞德公双手颤抖的摸着手里的书,又问,“可让你妻去信了?”
“已经去信南阳,只是,阿亮尚在孝期,怕是不会来的。”
庞山民也小心翼翼的翻着自己手中的《三字经》,他们家,管事带回了两本,“可惜,士元年纪稍大了些。”
“不过长阿楚五岁而已。”
庞德公摆摆手,“倒是阿楚如今封君……怕是要得许多家的求取啊。”
“伯父会帮阿楚拦着的。”
庞山民翻完书,随后叹气,“一想起阿楚那时的眼神,孩儿便知晓,阿楚心中有远大抱负……寻常人,无法与她并肩。”
“不错,所以……”
庞德公看着自己的儿子,想了想,“你如今不想出仕,但可愿去黄家庄子,帮帮阿楚?”
“孩儿……愿意。”
庞山民想了想,点头,眼中有着欣喜,随后无奈,“早知父亲的安排,孩儿便不回襄阳了!”
他们初七才从沔阳往襄阳赶,路上又遇听得了黄月英获封的消息,当下便商量好的贺仪,让管事去祝贺。
如今不过半月余,却又要赶回沔阳……庞山民当然无奈。
“谁能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