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开始点兵,半夜出兵。
登基大典由赵瑾砚一手操办,待到天亮,盛京城,乃至登基大典,皇城跟下,满是紧列有序的士兵,五步一卫,五步一哨。
一下进了这么多人赵怀盛很是疑惑,但一想赵瑾砚有兵权,也就释然了,如此更妥当。
就在仪式开始,孙文成宣读登基仪式,赵怀盛走上高台之上,一群兵卫冲了进来,将整个大殿围住。
另一边,太皇太后牵着穿龙袍的皇长孙出现,后面跟着的是大太监李英,手中拿着圣旨。
大臣们惊诧,这是怎么回事,怎有两个皇上登基?
此时大殿里的金吾卫寥寥无几,与士兵相比,几乎没有胜算。
赵怀盛黑着脸,四处相望,没有赵瑾砚的影子。
李英站在高台开始宣读圣旨,圣旨明晃晃的读着长孙赵成韬的名字,这又把大臣惊着了,那六皇子怎么回事。
事情到这一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上死前就布好了局,皇长孙一直不在朝臣印象里,很少出面,是皇上在护着皇长孙。
此时,两个穿龙袍的,那一个没有圣旨也没有玉玺的人成了笑话。
孙文成对着众大臣道:“谁拥立三皇子,谁就是未来的肱骨之臣,这孩子懂什么朝廷大事,咱们士族要站在一起,切不可再叫朝廷针对我们士族了。”
皇太后道:“大胆,孙文成,你好大的胆子,教唆朝臣公然挑衅皇权,你眼里哪有君臣之道。”
孙文成大喊:“我说的是事实,他这么大能懂什么朝政。”
皇太后道:“李英,读下一道圣旨。”
太监李英又拿出一道圣旨,当着大臣们的面,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长孙赵成韬以幼冲之年嗣登大宝,然天下事繁,需有老成之臣辅弼左右。特封赵瑾砚为摄政王,监国理政,教养幼帝。望其不负众望,尽忠职守,匡扶社稷,保我朝江山永固,待得长孙成年,还政于朝。钦此!”
大臣纷纷开始窃窃私语,这皇权无论是谁都在姓赵的手上,与他们无关,但其中不乏为国为民忠于道义的。
赵瑾砚便是难得忠于道义的典范,有人大喊:“好!”
皇太后道:“瑾砚在何处,还不来领旨。”
赵瑾砚一夜未睡,就怕朝堂有突情况,此刻一脸疲态,不乏俊朗风姿,大步上前,跪下道:“臣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