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小说>西汉皇子升职记txt > 第41章(第3页)

第41章(第3页)

地讨好馆陶长公主,结果没成亲家不说,还差点闹了个你死我活后,忍不住笑出声道:“她当阿娇表妹是传国玉玺呢!谁会把国祚的延绵寄于一外姓女童的身上。”

刘瑞摇了摇头,冷笑道:“馆陶姑母又不是傻子,况且有太后和父皇后,阿娇表妹嫁谁都不能嫁给皇子,多半是从勋贵里选个夫婿,然后为陈家尚公主。”

历史上的馆陶长公主贪归贪,甚至还飞扬跋扈地在卫子夫怀孕后让人搞死卫青,但要论审时度势和卖惨,朝中无人出其右。毕竟这位历史上的窦太主可是在女儿被废后一如既往地受到武帝的优待,哪怕是跟董偃如夫妻般相处,被东方朔骂了个狗血淋头,也能在脱簪请罪后一如既往地待董偃如夫婿,气得东方朔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

这么一个有点小聪明的女人会看得上栗姬那艘大破船?

别说是刘瑞不信,就是馆陶长公主的脑子被驴踢了,宫里的窦太后和刘启也会让她清醒点。

“科举除了要调动人手维持秩序,还得有地方让前来考试的学子们暂住,不会在关中耗尽家财后与太子宫结了仇怨。”

托去蜀郡搞盐厂的福,刘瑞的组织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在把科举的删减版框架弄好后又拿出从宫里借的长安市地图,犹豫后在便宜阿父的阳陵附近画了个圈,打算将此地作为科举和招待学子的圣地。

“哎!看在我们塑料的父子情上,就让你在史上的第一次科举里留下美名吧!”

刘瑞很清楚他的行为将会让阳陵不再只是刘启的最终归宿,更是引得全天下学子竞相涌来的报国之地。

这样一来,即便是刘启如汉武帝般长寿,在动刘瑞前也得想想自己的名声,想想自己在读书人那儿的评价。

只是……

万一那些学子,尤其是儒家和黄老学子如当年的淳于越那样不仅不给他面子,还要踩着他的面子成就一番美名该怎么办?

别忘了刘启之所以对儒家的态度非常别扭,就是因为汉高祖被儒家打脸的经历。

而跟儒家一样狂的还有在政坛上很有话语权黄老家。

大汉建立之初时,萧何等人可是把法家学子弄得连小吏都当不顺溜。

这群大佬没死前,就是给晁错十个胆子也不敢如李斯般借着儒皮为官。

第85章

刘瑞不是听不进劝的人,相反,他在宫里宫外的名声都是“类其大父”

,属于那种皇室贵胄里难得的好脾气。

但这不代表他是受虐狂,更不代表他喜欢去当别人的垫脚石。

事实证明,哪怕是伊尹,吕后那样的摄政者,张狂后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而在这方面,不是刘瑞针对谁,而是儒家确实很有言权。

往远的说有在秦始皇面前搞“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淳于越把天胡局打成一锅烂粥,往近的说有张释之让刘启在宫门外社死,坑死了他之后的大部分儒生。

现在因为吴王和淮南王的关系,无论是刘瑞还是刘启,亦或是先帝都在表面上对儒家持拉拢态度,同时暗示其它学说给力一点,不要让儒家在民间做大。

结果刘启使了那么久的眼色,就跟向瞎子抛媚眼似的打了水漂。

而这也是刘启知道刘瑞与墨家走得越来越近后毫不制止的重要原因。

比起因暴秦跌落神坛的法家,墨家的名声肯定是好了不少,并且也有“天下非墨即杨朱”

的战绩。

既然黄老家和法家派不上用场,那就让墨家来吧!

墨家要是不行,还有农家,杂家,或是把让儒法黄老都避之不及的杨朱学给挖出来。

总之就跟任官一样,你不上,自然有想一步登天的人拼了命地上。

“李三,去孤的库房里取一份《道德经》给田公送去,然后同长乐宫的两位詹事打声招呼,就说孤明天要去拜见太皇太后和太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