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小说>凤舞天下女尊全章节免费阅读 > 第三十九章察言观色迂回绕进(第2页)

第三十九章察言观色迂回绕进(第2页)

看余怀谦皮糙肉厚烤不动,邱定邦暂时把这点意气之争放到一边,正儿八经开始回答余怀谦的问题:“……下官的意思,不是不还击狼族,而是要算一算成本。下官是户部出来的,别的事可能不明白,对战争的耗费却心知肚明。永和年间,连续多年对狼族用兵,每年的耗费不下一千万两白银,而当时的年度财政收入,也不过才四千多万两。几十万边军的军饷、补给不能拖欠,爵爷、官员的俸禄要放,河道、驿路等公共设施要维护,各种旱涝灾害要救济,正常年景下,每年也不过节余二、三百万两。战端一起,每年就有七、八百万两的财政缺口。”

“正因入不敷出,昏冥侯才开始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被天命抛弃。圣上称制后,一改前朝暴政,广施德政、与民休息。不过短短十年,民间户口由一千二百三十万户增至一千四百二十万户,户籍人口数由六千七百八十万增至七千五百四十万,财政收入增至五千多万两……”

邱定邦不愧他能臣的名声,对于天命皇朝的家底,他脑子里清楚得很。一连串的数字抛出来,别人根本无法反驳。单纯从这些数字看,成德皇帝的执政成绩非常漂亮,比昏冥侯时期好多了。

可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远非简单的数字所能表达,或者说,远非邱定邦挑选出来那几个特定的数字所能代表。邱定邦洋洋洒洒地说完,别人都以为余怀谦无话可说了,不想这个拗大夫名不虚传,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转手就拿出了一张纸条。

“户部的事,都是相府在管,御史台不清楚。不过御史台监督天下官风,对各地百姓的生计比较关注,也从刑部得到些数据,这里说给圣上和各位大人听一听!”

“成德元年,刑部有记录的抢劫、强奸、杀人等恶性案件,共计一万两千三百六十四起,成德二年降至七千八百四十五起,成德三年降至五千六百三十起。然自成德四年始,此类案件又在逐步提升,且增势愈来愈明显,至成德六年反成德元年,今年的统计还没出来,去年是两万三千六百八十九起!”

邱定邦一说出这个数字来,朝堂之上响起了一片嗡嗡的议论声。这个数字完全不符合逻辑,除了刑部和相府的人事先知情,其他人都有点接受不了。

礼部尚书吴成俊把大家的疑问说了出来:“宪台大人,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何恶性案件反而大幅增加?难道是我礼部失职,未能辅助圣上教化万民,导致民间盗贼横行?”

天命皇朝的中央机构十分精炼。相府及所辖的六部为行政部门,履行了政府的绝大部分职能。御史台为监督部门,大理寺为立法与司法的审查机构,这两者职能单一,内部设置也很简单,用不着多说,相府六部却需仔细交代一下。

六部之中,以主管文官考核升迁的吏部为,吏部尚书有亚相的俗称,任何时候都排在其他尚书的前面。兵部主管武备及武官考核升迁,也就是说,军队的人、财、物他们都可以管,影响力可能不如吏部,却比吏部更加实惠。工部管基础设施建设,什么修城墙、盖官衙、铺驿道、建水利,统统都归他们管,简直肥得流油。户部掌管户籍财货,那是天下第一肥缺,比工部还肥。刑部掌管司法,实权相对小一些,但也还算不错。

最差的就是礼部,主要负责朝廷一些大型庆典活动的筹备,以及所谓教化天下的职责。后面这个职责是虚的,因为教化子民是地方官的事。所以刚才吴成俊言时,就主动提及了这个职责,因为他心里明白,皇上不可能为此来处罚自己。

礼部虽然没实权也不实惠,毕竟也是六部之一,礼部尚书同样是朝廷的从二品高官。品阶高又没太多油水,便成为了朝廷安置某些名气大、能力差官员的理想位置。而这些名不符实的官员,往往又脾气比较大。为了安抚他们,朝廷通过舆论引导,把礼部尚书打造成为了一个所谓的“清贵”

之职。

既然清贵,历来担任礼部尚书职务的官员,就都有点浑不吝。道理很简单,名气又大、位置又脱,捞不到多少油水,所以不怕别人查,什么话都敢说。吴成俊也秉承了这种风格,别人看余怀谦与邱定邦杠上了,即使心中有想法,也不会轻易掺乎进来,连那几位相爷都是如此。吴成俊却不管这么多,看余怀谦说得热闹,他就只管插话。

余怀谦正嫌没人捧哏,也不觉得吴成俊打断自己不礼貌,而是顺着话头往下说:“我也觉得奇怪,因此找很多地方官员咨询过。觉得有点眉目之后,才派了几个御史、侍御史下去,挑选几个县做了些调查,我这里给大家再念几个数据。”

“河北正定县,计三千六百户、一万四千五百口,人均耕地十五亩、户均六十亩。正定旱地为主,有部分水田,按这个人均耕地数目,温饱绝对没有问题。去年夏天,该县有三千多人跑到县衙门去开具迁徙文书……”

余怀谦说到这里,明面上看,已经完全背离了狼族入侵的主题,可却没人制止。相反,不少高官心中有数,反而忐忑不安起来:正定县的事并非个例,很多地方都生过,一旦追究起来,还不知多少人要受牵连。

吴成俊又忍不住插话:“正定我知道,穷乡僻壤的,怎么有那么多人要出去做生意?”

受限于社会展水平,天命皇朝普通民众的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的农民,在本乡活动就足够了,只有走亲访友时才需要出乡,出县的情况极少。活动范围比较大的,一是官员,二是商人。可一县之中,有资格做官的人没几个,剩下就是做生意的了,但也绝对达不到三千之数。

余怀谦摇头:“他们不是出去经商,而是出去逃荒!”

吴成俊点头:“对了,去年北方数省大旱,河北最为严重,正定肯定好不到哪儿去。不过朝廷不是赈灾了吗,如何还有这么多人往外跑?”

既然是灾民,正定县当然不可能给这么多百姓开具迁徙文书,否则这些灾民流窜出去,还不知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可要让百姓留在原地,就必须让他们吃饱,这又出了县令的能力范畴。正因如此,当时受灾严重的地区,有多起百姓围攻县衙、州府的情况,甚至把县衙的人都打杀了。

余怀谦的神色有点黯然:“归根结底,还是出在朝廷典制上!”

吴成俊是真不明白,继续给余怀谦当免费的托:“我朝典制上承天命、下顺万民,凡事以百姓为重,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按照天命皇朝的民间传说,天命皇朝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是那位神乎其神的张真人制定的,这话应该改成上承张真人、下顺万民才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命皇朝的高层,越来越不愿意公开提及张真人。道理很简单,张真人制定的这些玩意儿太烦人,简直就是故意为难这些社会精英人士。

就说皇帝吧,谁不想后宫佳丽无数,他老人家却规定皇帝只能有一后、四妃、十嫔。再说官员,谁不想财,可张真人照样在制度里对他们进行了种种钳制。单是这些制度也就罢了,大不了改了就是,可张真人还留下了忠实走狗守护仙人,谁若是敢去修改这些制度,守护仙人就会来找谁的麻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