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来到姒安的小院子,姒安正在和毛赢讨论问题。
“小师弟,隰家长子隰伯平来访,想要见你一面,我觉得,你最好去见一面。”
姒安起身走近,李克悄声说:“隰家打算投资你下一次的奇思妙想,小师弟不是要制作标准尺吗?出钱出力的人到了。”
“隰家够富裕吗?”
这一问把李克问纳闷了,“小师弟需要准备什么,花费这般高昂?”
“忘了给你说了,要测标准长度,需要大量朱砂提炼水银,还需要优秀的工匠烧制玻璃管,按照现有技术,也不知道能不能烧制出来。”
姒安说的实验,正是测量大气压的托里拆利实验,这个实验本来是用来测量大气压强的。
大气压强对现在而言,还不如鸡肋,但实验测出的汞柱高度是恒定的76厘米。
姒安想要的,正是这76厘米。
有这个数据,姒安就能确定1厘米的长度,后续度量衡的标准就确定了。
一个初中知识就能跨越时间,确定长度单位,这就是未来基础教育的可怕之处。
后世觉得这些知识没用,不是因为知识不行,而是科技大爆,效用被覆盖了。
水银姒安不担心,有钱就能搞到,哪怕玻璃管制作工艺不行,做得粗一点,无非就是加量而已。
现在唯一的麻烦是,玻璃管怎么搞?
这鬼东西的熔点都赶上铁了,现在是青铜时代,需要攻克不少技术难关。
虽然姒安知道高炉可以提高温度,但对高炉的了解也仅限于这个名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实验。
实验耗费,才是大头,原料反而不是问题。
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在文明展初期,值不了几个钱。
不过,一旦能烧制玻璃管,炼铁工艺的科技树也差不多点亮了。
“隰家是姜姓一支,只缺地位,土地钱财肯定是不缺的,至于工匠,高府和国府都有很好的工匠,小师弟若是需要,我可以替小师弟弄到手。”
这就是李克,只要有问题,他都能解决,姒安简直爱死他了。
“大师兄,我需要的是可以打包带到杞国的优秀工匠,可能找到?”
能炼铁的工匠不带走,留在齐国过年?
不怪姒安怀疑,而是这年代的工匠都是稀缺资源。
包括后来两宋时期金、辽两国的崛起,都是从中原地区劫掠工匠开始的。
说是战略性人才一点都不过分,但这些人的地位一直非常低下,姒安想不通是为什么。
这行为不亚于后世的国家给搞蘑菇蛋的人三千月薪,时常克扣不说,地位还低,谁都可以欺负。
“带走有点困难,”
李克沉思说,“不过小师弟想要的话,高、国两家是不会拒绝的,你现在有这个面子。”
李克的意思很明显了,改良文字这个蛋糕放出来,所有参与人员都是欠姒安的。
这时候,姒安提几个要求,即使过分,高、国两家也要尽力完成。
利益交换,向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