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乱七八糟的砸铁声,不绝于耳。
第二天一早,工匠们继续研究手里的精铁。
因为大匠们没空,还要拉着自家儿子给自己打下手,就连铁聪都免不了这一遭。
所以,今天没有冶炼新铁。
姒安没有催促他们尽快铸剑,只要他们能制作出合格的铁剑,多耽搁两天也没关系。
现在距离姒安和李克的婚事都还早,他们回去也是无聊,正好下来建设镇邑,跟踪冶炼技术的进步。
为了验证现有材料的强度,姒下补充了一个要求,不允许多次锻造。
否则最后的结果,谁也不知道,究竟是百炼成钢的效果,还是精炼过的精铁,本来就已经成钢。
有这个条件限制,压箱底的手段不能使用,能制作上品青铜剑的工匠,瞬间没了优势。
只能老老实实将精铁捶打成剑,通过淬火等细节加工技艺,区分高下。
经过一天的小心锻造,除了身在第一镇邑修补农具的三户工匠不在现场,没有参与,其余二十五户工匠,6续交出自己的得意之作。
一道道冰冷的银色剑光,让人不寒而栗。
姒安让侍卫们准备了很多粗细相近,种类一致的木柴,作为测试标准。
为了能有个参考,姒安请公冶大夫用他的青铜剑劈砍木柴,作为青铜剑的锋利标准。
随后,让侍卫们各取一柄铁剑,逐一劈砍测试。
青铜剑斩不断的木柴,铁剑一剑就能斩断,不是依靠冲击力折断,而是完全斩断,剑刃没有留下任何损伤。
后续的二十四柄铁剑的测试结果,都是如此。
姒安的要求,固然能最大程度保留精铁的原有性能,但也制约了工匠们的挥。
同样的材料,最朴实的锻造手法,结果必然是相似的。
“公子,”
公冶大夫说,“木柴测不出铁剑的强度,不如用青铜剑与之对碰。”
剑刃的锋利与硬度对比,公冶大夫的青铜佩剑输了。
他想证明剑与剑之间的对砍,自己的佩剑更强。
他不相信,姒安花费几天时间就冶炼出来的铁,能胜过久经考验的青铜剑。
“可以,”
姒安说,“轻碰和全力对碰,各试一次。”
轻碰检验剑刃的硬度,全力对碰检验剑身的韧性。
轻碰实验,公冶大夫继续用自己的青铜佩剑测试。
他想知道,高家工匠制作的铁剑,能不能胜过自己,精炼的青铜剑。
公冶大夫见礼说:“公冶请试剑。”
“可以。”
姒安不在乎公冶大夫可能的作弊。
若是青铜武器能用技巧砍断铁器,铁器也不会取代青铜剑,称霸后整个冷兵器时代。
公冶大夫随意挑选其中一柄铁剑,左右手握紧剑柄,剑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