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的普及,能让更多的平民百姓接触到宝贵的知识,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难道知识的传播不应面向大众,而仅限于少数人手中吗?”
孔宣子听闻此话,沉默片刻,若有所思。
辩论经过一天儒家与时轮阁未出结果,两派之间的紧张气氛愈演愈烈。
儒家的一些激进分子开始秘密破坏时轮阁的纸张生产线。
而时轮阁的青年学者则在街头巷尾宣传纸张的好处,两者间的矛盾迅速升级。
孔宣子得知手下弟子的过激行为后,深感忧虑。
他知道,这样的对立不利于国家的稳定,更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于是,他决定私下与秦风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
在时轮阁的一间静谧书房内,孔宣子与秦风相对而坐,四周堆满了书籍与纸张样本。
孔宣子先开口打破了沉默:“秦阁主,我承认,我最初对纸张抱有偏见。
但我也看到了它带来的希望。只是,我们该如何确保这股力量被正确引导?”
秦风露出理解的笑容:“孔大师,您问到了关键。
科技与传统的融合,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我提议,由儒家学者参与审核与指导纸张上的内容,确保它们既有深度又能普及。
这样既保留了学问的精髓,又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传播。”
哎……孔大儒深深吸了口气道:“的确,儒家的核心在于教化民众,而非仅仅守护学问。”
经过深思熟虑,孔宣子同意了秦风的提议,双方决定成立一个联合委员会。
共同监督纸张上学术内容的质量,确保知识的准确与纯洁,
同时,时轮阁承诺在技术上不断优化纸张,使其更加耐用,减少损耗。
“阁主言之有理,或许是我们太过拘泥于形式了,儒学应当与时俱进。
纸张的推广,也许正是儒家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新契机。“
大秦史书记载:秦历222年,儒学大师孔宣子与大秦时轮阁总规划师。
就纸张推广辩学“有教无类”
,以阁主观点占据上风,自此大秦全力推广纸张进入平民社会。
此次对话,被视为儒学与新兴科技和谐共融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逐渐普及,知识的传播速度与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儒家学士们也开始积极利用纸张,编写更多通俗易懂的教材,扩大教育的受众面。
纸张的发明不仅没有动摇儒家的地位,反而促使儒家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成为大秦乃至后世文明的重要基石。
时轮阁与儒家携手,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推动了大秦的文化繁荣。
共同见证了知识的力量如何塑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