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过了几年,蜀中荔枝竟无法生长。到我大明如今,荔枝早已退至了更南边的岭南生产。”
“五代时,郭彦威起兵取刘知远下,时值八月,河为冰雪所冻,刘氏依为险的大河,竟成为坦途。”
“无独有偶,宋时金国之乱,金兀术领大军北临河,那时亦是八月。突然降大雪,河再冻,金兀术大军安然渡过河,方有了靖康之变!”
刘伯温如数家珍,这桩桩件件,竟比直接翻找史书还要清楚。朱元璋不自禁的上前两步,朱标更是放下了手中书本,咬住了下唇。
李善长还是疑惑,他看向刘伯温,只觉得满脑袋都是问号。上位在这查气候不务正业,你刘伯温搁着填什么乱?
怎么还在这给上位找起了论据、陪着一起胡闹起来了?
“韩国公还没看明白吗。”
刘伯温叹了一口气。
“这气温,自唐时玄宗年间大降,而后五代之时又降,及至靖康之时再降!”
“而这三次降温,分别对应着安史之乱、五代乱世、靖康之变!”
“啊!”
李善长这才如梦初醒,整张脸惊的煞白起来。
刘伯温虽猜出了朱家父子查气温的用意,但此时,他的心中也是暗暗心惊。没想到,此前无人注意过的这气温,竟然昭示着下的兴衰!
朱元璋虽不喜谶纬之学,但刘伯温,其实是精通风水相术、谶纬之学的。他曾以毕生所学推演大明国运,然而谶纬始终是逆之学,并不能真正的知晓过去未来。他竭尽所能,也只能推断出一个似是而非而已。
但这时他方意识到,这下国运的流转,竟是和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
气温低则紫薇暗,气温高则国运盛。
自己穷尽一生,所学的风水相术,竟还抵不过陛下今日偶然一言!
他又想到,前些日子自己进言陛下增兵长城,陛下初时意动,但不过一夜之后,似乎便笃定了北征大军主力仍存一般,否决了增兵长城的提案。
今早,又急哄哄的召集百官,要平灭那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建州女真。
这些异常联系到一起,刘伯温霎时一惊。
莫非……陛下这几日,现了一個学究人、通晓阴阳、能知过去未来的高人?
这个高人,指点了陛下北征大军虽败却主力尚在、建州女真日后为大明心腹之患。
然后现在,又以候算出了这大明的国运,即将重现五代之乱局?
“陛下!”
想到这,刘伯温急忙问道:“陛下查阅典籍,莫非,是想验证这气温,与下乱世是否相关?”
“我大明,气温即将大降吗?”
“可不是。”
老朱烦躁的把手上的书一丢。刘伯温学富五车,他都已经佐证了这气候与下大乱有联系,那这些史书,自然也不必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