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个时候,从蒙家人大喜过望的神情,和七嘴八舌的解释中,稚唯这才恍然大悟,并不是他们不放心她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们以为她不会诊治孩童!
稚唯当时的心情一言难尽。
并不是觉得自己被看轻了,而是她后知后觉这个时代的特色——“专”
。
《周礼》对宫廷医工就细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而民间,除了信口开河说自己包治百病的巫医以外,普通巫医基本上实打实就只会治疗一种疾病。
而巫岘一般只会信奉一位“神”
,自称其人间使者。
大部分方士也只会炼制一类丹药。
正可谓是“一招鲜,吃遍天”
。
传说扁鹊昔年游走到秦国就主要治疗小儿病,到了赵国邯郸就主治妇科带下病,去了洛阳就主治老年病。
这其实是神医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自发做出的行医调整,但在不识扁鹊的当地人看来,却阴差阳错形成了“这个大夫只会治这一类病”
的印象。
可见这种分科治病虽然不明确,但已深入人心。
稚唯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公开表明自己可以诊治孩童,那么无怪乎蒙家这么误会。
此事蒙恬已听夫人跟他讲过,再次回想起来仍是心有余悸,他苦笑道:“都是良人和阿父当时慌得乱了阵脚……”
若是阿弟蒙毅在家,那肯定是不管夏稚唯能不能治,都要先让她看一眼再说。
说到底,是
蒙家在子嗣方面不比王家,青年一辈只有他和毅兄弟俩,再往下一代更是只有他幼子独苗苗一个。
否则以蒙武老将军久经沙场的心性,何至于一面对孙子的病就失去冷静。
隔代亲是传承几千年的问题,稚唯自己现在也是受益者,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打着哈哈转开话题。
一是提起体温计的事,请蒙恬有心的话就帮忙监督、催促少府,等成品真做出来了就可以明确看到幼儿的体温高低,这对蒙家也是好事。
二来,稚唯记得毛笔据说是蒙恬改良的,眼下纸张、墨条都在制作当中,这毛笔她是不想再做实验了,不如一并交给蒙恬。
两件事蒙中郎都痛快答应下来。
稚唯心满意足离开。
曲台宫中。
秦王政听完侍者的回报,在蒙恬请见之前,询问下首的二人。
“如何,可看出什么来了?”
奉常知道王上不是在问自己,转头看向自己的属官,太卜。
太卜紧紧抱着卜筮所用之物,眼神发亮,要说出口的话斟酌再斟酌后,他道:“王上,此女身负机缘,虽不知是哪种机缘……然,得其所助,大善。”
秦王政觉得自己仿佛听到了一句废话,他直言问回去:“可对大秦有害?”
正在沉思中的太卜老实答道:“这不好说。”
秦王政:“……”
眼见着王上脸色发沉,奉常轻咳一声,偷偷踢了一脚属官。
太卜回过神来,神色为难得解释道:“王上,夏稚唯本人对大秦并无损害,但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
这他哪里算得到啊!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宝剑在剑客手里才能留存,在刺客手里就该毁掉。
这道理秦王政明白,他只要确认夏稚唯本人无害就行。
正要挥退奉常太卜时,秦王政想起什么,特意加了一句道:“此事勿要让长公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