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赞同道:“我刚刚都看到冰上有汽车,总感觉他们现在捞鱼的方式都只是为了拍摄做的。”
和他一样想法的幸运观众发出弹幕提问,挖藕好像不是人工不行,但是捕鱼这也人工?
小小:“查干湖冬捕很有名的,我记忆中就是‘传承千年,不靠机械的渔猎文化’,很多人去东北旅游还会特意慕名去参加冬捕来着,好像确实不用机械。”
记得去年哈尔滨旅游火爆程度的大家瞬间懂了,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那确实是个好大的噱头。
现在轮到南方人和西北人被这样宽阔冰面吸引眼球了。
但是他们完全没懂,就看见片子里的他们开凿了几个冰洞,下网,然后马儿围着一个绞盘转圈拉。
[透过模糊的冰,能看到渔网在缓慢移动,冰面上另一处彩旗插满,打扮各异的人在那里祭湖祭鱼的活动。
“游客的需求和商业的参与,让眼前的仪式变得更加隆重……”
穿着民族服装跳舞的姑娘,戴着面具的演员,冰面上的音乐声被刻意压低,但气氛热闹至极。]
明清本地人:别说那个鱼把头觉得陌生了,我们这些人每年也会搞,这和我们记忆中的完全仪式完全不一样,我们真没这么热闹隆重。
当然,大家想的很开,仪式是因为传统,但是怎么搞全看个人条件,后人就是有钱能这么弄,那就弄。
[“网在冰下走了八个小时,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所有人齐心协力一起拉网,两千米长的大网拉的不快,但是成群连片的大鱼被不断拉上来,摊开在冰面上,场景十分壮观。]
丰收的盛大场景震撼了所有时空的人。
在冰面上张开口拍打跳动的大鱼,能比成年男人的大腿都要粗壮,长有一米多。
而大网里倾下的,都是这样的大鱼,数不清的大鱼摊开在冰面上拍打尾巴,隔着片子大家都能感受到那种丰收的喜悦。
有人震惊道:“不是苦寒的不毛之地吗,不毛之地能有这样好的渔业资源?”
[“大鱼们肥美的身躯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但是没有人注意到一个细节,拉上来的网中竟然没有一条小鱼,每条鱼的重量几乎都在两公斤以上……”
查尔干湖冬捕的渔网网眼六寸,很大,只能网到五年以上的大鱼,保留下未成年的小鱼继续成长。]
汉文化熏陶下下的人听得赞叹,确实,鱼再多那也不能竭泽而渔,捕大留小,持续性捕捞,对鱼和人双方都友好。
东北的渔民们连连点头,旁白说的很对,这就是我们心口相传的规定。
被cue到的郭尔罗斯蒙古族人也愣住了,没想到后人连他们族内‘猎杀不绝’的话都知道。
每当这种时候,他们就觉得别扭,又觉得后世那个多民族统一国家似乎离他们并不遥远。
[石把头家的年夜饭传统是全鱼宴,擅长做饭的女婿负责全鱼宴的十四道菜。
炸鱼、煎鱼、烧鱼、炖鱼……还有垮炖杂鱼。
油热下东北大酱,把酱香味炒出来了加水,把胖头鱼放进去炖,再依次下其他杂鱼,最后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