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氏握著端靜的手,問:「你想如何?」
端靜正吃點心,聞言愣了愣說:「什麼如何?」
宛氏拍拍她的手背:「若想細水長流,便受了她的禮,以後往來的時候,盡可看她阿諛奉承的嘴臉。反正有宣凝和我們在,絕不會讓你被那家人欺負去。若想快刀斬亂麻,就直接將禮退回去,明明白白地劃清界限。在這看人下碟的地方,有的是氣叫她受。」
端靜完全沒有想得這麼複雜:「都可以?」
宛氏見她全然沒放在心上,笑了笑道:「那就收了他的禮,但別管他的臉。」
送的禮宣家都收了,但是宣家的請帖沒有他們的份,將便宜占得相當徹底。渣爹和後媽試了幾次都是一樣的結果,終於翻了臉皮,與他們斬斷往來,只是背後暗戳戳地說壞話。
這些壞話很快傳入宛氏等人的耳中。宣繡婚期將近,她們騰不開手,只好先記下帳。
出嫁那日,宣統與宣絡如十幾年前那樣,一大早就守在了門口。
宣繡看到他們時,不禁眼眶一熱。
兩位兄長都不是多言之人,但疼愛之心勝過世上所有。當初前夫納妾,她還沒說和離,哥哥就寫信告訴她家中一切安好,願為她遮風擋雨。和離之後,又為爭奪宣凌、宣准費盡心力。正因如此,她才甘願為他們、為宣家傾心付出。
宣統看著妹妹鳳冠霞帔的樣子,心中也是酸澀不已:「為兄還是那句話,無論何時何地,這裡都是你的家,不必委屈自己。」
宣繡用力地點了點頭。
她嫁給皇帝,不為其他,只為宣家。
皇帝的不靠譜有目共睹,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她必須站到最高的位置,庇護家族,哪怕是一生囚困也無怨無悔。
「以後家中就勞煩兩位哥哥多多照料了。」
說罷,昂挺胸,朝未知的命運前行。
宣繡當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勸諫皇帝不要冊封自己兩個女兒為公主。皇帝本就是愛屋及烏,見她不喜,也就退了一步,封了兩個郡主。反正宣家滿門顯貴,多兩個郡主也不打眼。
讓比鐵口直斷還要嘴硬的皇帝改口,簡直比韜王詐屍更令人驚悚。但驚悚過後,是深深的驚喜。
終於有人創造了奇蹟。
看來皇后年紀大點也好,管得住。
一時間,皇后的口碑扶搖直上。
皇后名聲越來越好,有人又坐不住了。端靜的後媽想來想去都覺得這麼好的一門親事沒有讓自家女兒沾光簡直天理不容。既然宣凝將錯就錯地娶了端靜,但宣家還有宣淨和宣沖,一個定國公世子,一個一等安昌伯,都是頂好的名門貴婿,其他家苦於沒有門路,他家近水樓台怎麼能不撈一下月?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