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前几天朝会上的事情还余威尚在,说不定这会儿朝堂上已经炸了。
他可不想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和朝臣扯皮上面,所以他需要找个人来当自己的嘴替。
选来选去,还是目前没有官职,又在朝中有一定威望的孙承宗最合适。
本以为要多费一番功夫,没想到只是简单认了个错而已,孙承宗就已经主动上道。
“那便有劳孙师了!”
“为陛下分忧,本就是臣份内之事。”
应下了这事之后,孙承宗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陛下,五位内阁大臣的事,你准备怎么处理?
朝廷每日政务无数,一直不让内阁理事,并非长久之计啊!”
“他们几个找你说情了吗?”
对于崇祯的疑问,孙承宗毫不避讳的说道:
“是!
而且臣以为党争之事历来有之,想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陛下应该做的,是因势利导,为我所用。
将参与党争的官员全部弃之不用,无异于因噎废食。
而且。。。。。。”
而且后面的话孙承宗并没有说出来,但崇祯却知道这是在提醒他。
这一次五个内阁大臣被停职,完全是因为崇祯在背后搅混水。
但阴谋终究是阴谋,见不得光。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就要赶紧见好就收。
万一时间长了,别人回过了味儿,那可就真要君臣离心了。
那样的话,对谁都是巨大的损失。
理解孙承宗的潜台词,本就打算结束此事的崇祯顺势问道:
“孙师所言正合朕心。
此事朕该如何处置,还请孙师教朕!”
见崇祯听懂了自己的潜台词,孙承宗略一拱手,继续说道:
“陛下此一番动作,受限于时间太短,不免略显斧凿之迹。
但陛下见机之快,行动之迅还是让臣叹为观止。
而且,陛下这个所谓的秘书处更是神来之笔。
以前朝廷军略皆由大臣讨论而出,虽能集思广益,但难免人多嘴杂。
因此讨论中的方案往往过于中庸,而且有很高的泄密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