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柱子离开,孙雨关好门窗,拉好窗帘,迫不及待将空间内的丝绸全部取出。
这次自己租赁货场,花了一大笔钱。幸亏有姨妈给的银子。
若是不能尽快赚钱,还不亏死?
锁好房门,孙雨还是扮了男子装束。
新买的是件白细布襕衫,头上戴帻,腰间涂金带,脚下皂靴。为了显得自己壮一些,外面罩件皂色兔皮长袍。
收拾整齐,揽镜自照,果然“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自觉气宇轩昂,派头十足。
装好贾宪给的引袋,沿走廊出来,就在店附近雇了头小毛驴。
一回生,二回熟,这次不需要再专门雇佣牵驴伙计,自己坐好后,轻轻一拍驴身,小毛驴轻快走起来,并不捣乱。
孙雨心中大乐,意气风,左顾右盼。
陈家绸缎铺在福善坊,离旧宋门不远。
这也是孙雨选择“十三间楼”
租赁的原因。
***
陈家绸缎铺后厅中,傅刚正和颜悦色,心情极好的坐着品茶。
方才榷货务派人送来印历,说有两名入中盐商,急于支兑现钱,愿意将价格六千的盐钞,折价三千六卖出。
只求有交引铺能为其担保。——要不是傅刚在榷货务安插有人,这桩好事也轮不到了。
宋代的交引来源于“入中”
政策。
朝廷为了鼓励各地商贾运输粮草至边州,并向其放交引作为入纳边地的酬偿,放权给边防转运使,可以决定入中价格。
比如运输了七百钱的粮草,可以给一千钱的盐钞,紧急时甚至给二千钱的劵钞。
但是商贾携交引的劵钞至京师或他州支兑现钱或榷卖品(盐、茶等)时,榷货务却不能直接支付。
为了防止行商冒名支请,榷货务规定需要有当地的大坐贾来担保,才能支付。
这些大坐贾被称为“交引铺户”
。
他们录名于榷货务,用物产抵押,充做入中行商的保人。
外地行商在京城会遇到种种困难,有时候不得不贱价卖掉手中的劵、钞,期望赶快回本,收拢资金。
————
交引铺可以理解为证券担保交易的私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