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摸着棉袍,喃喃道:“不错啊!日后百姓寒冬时有御寒之物了。”
苏良摸了又摸,甚至还试着穿了一下棉袍,体验过后,才问道:“这些棉物能惹什么祸?”
“唉!”
曹佾长叹一口气。
“年初,我按照你的交待,在黄河边开垦了三百余亩棉田,收成后,便让黄婆婆与百家学院的匠人们进行纺棉。”
“而后,我便率先找人做出了这么一套,也怪我爱显摆,前几日穿出去溜达了一圈,然后,汴京城的宗室外戚、达官贵人都知晓且都看上了,纷纷要向我购买,都称不差钱!就连家姐都朝我张口,希望为官家做一套!”
“目前最多只能做两千套。”
“我算了算,皇家的、外戚的、诸位相公的、一些亲朋故旧的,五千套都不够,给谁不给谁,都是得罪人啊!”
“这两日,不断有人朝着我家里送钱预订,我没法同意也没法拒绝,就只能躲起来了!”
“我都想将这些棉花丢仓库了,但细细一想,若不做成棉袍棉衾,那今年岂不是白种了,你有什么好办法不?”
苏良想了想,看向面前这精致的棉艺六件套。
“我建议,都不给。”
“都不给?那该如何处理?咱们自己穿?”
苏良摇了摇头,面色认真地说道:“应该给那些需要的人。”
“棉衣的作用是御寒,而非追求时尚另类,找你买棉衣的,哪个缺了棉衣,今冬会受寒受冻?”
“富贵人家,御寒手段太多了!谁家都有五六件狐皮、貂皮、貉皮做成的衣物,条件差一点儿的也有兔皮、狗皮、羊皮、鹿皮制作的衣物。”
“再则,还有火炕、火盆、熏炉、手炉、脚炉等工具,有的人家甚至还有专门负责暖床的丫鬟,根本不会受冻。”
“但是底层百姓家里,屋破衣簿,被褥里填充的都是麻皮、柳絮、芦花、稻草、碎布等,御寒效果非常有限,很多老人都是因熬不过寒冬而去世的。”
“我建议,由百家学院联合开封府,挑选出数千户极度贫困的百姓家,将棉袍、棉衾免费赠予他们。”
“棉帽、棉袜、棉靴、棉手套这些就不要做了,不如做成棉袍和棉衾实在。此外,可搭配上木炭相赠,让他们过个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