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良此举。
就是要提升武人地位,弱化自己的功劳。
此战过后。
还有灭夏之战,收复燕云、宋辽大战等等,要倚仗武人的地方甚多。
苏良不愿居功。
而愿将自己的功劳平摊在那些为大宋出生入死的士兵身上,让他们享受到更多打胜仗带来的荣耀。
随即。
苏良从桌子上拿起一份文书,缓缓站起身来。
“这是河湟拓边时阵亡的两千七百六十二名士兵的名单,你寻人将他们的名字撰写在一张绢帛上,咱们入城时,此绢帛要居于中,我随其后,毕竟死者为大。”
“我稍后便写信向官家汇禀这两件事,官家定然会同意的,你去安排就是。”
“是。”
刘三刀退了出去。
死者为大,全军同衣。
这是苏良对战斗在河湟之兵所能表达的最高敬意。
……
三日后。
一大早,汴京城便热闹起来。
宣德门前,御街两侧,从朱雀门到南薰门的街道两边,都围满了百姓。
汴京城的百姓已通过官衙得知,苏良率领三千兵将在今日巳时六刻从南熏门入城。
很快。
皇城司士兵和开封府的衙役也都开始维持秩序。
巳时一刻。
一众文武百官齐聚于宣德门前。
相文彦博,勾当皇城司、内侍省都知张茂则代表赵祯在南熏门门口,亲迎苏良等人返京。
不多时。
苏良等三千人身穿红缎披肩,外搭胸背甲,下身着白绢夹袜头裤,脚蹬长靴。
胯下皆是黑色大马,挺胸抬头地朝着城内走来。
而在队伍中央。
两名士兵各持一根约有一丈的圆木,圆木上高高挂着的正是河湟拓边阵亡的士兵名单。
苏良行在名单之后,与士兵们的穿着一模一样。
文彦博和张茂则是知晓苏良此等安排的。
但亲眼所见,仍甚是震撼。
苏良此举,给予了大宋军人充足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