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怀疑是有人在故意引导舆论,经一番查寻后,臣现确实有一波人在暗中编造舆论,这些人聚于街头、茶馆、酒肆,将舆论传播到大街小巷,人尽皆知,很多百姓便是受到了他们的蛊惑。”
“就在午后,臣抓到三个头目,经审讯得知,这些人的幕后指使者为三司户部判官张尧佐,张尧佐除组织人夸赞张美人外,还恶意攻击曹皇后,传她多年未曾生子,理应罢黜……”
包拯的声音在垂拱殿中回荡。
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这场所谓的百姓舆论,其实就是一场人为操作的恶性事件。
杜衍等人都有些傻眼。
他们全被张尧佐利用了。
而苏良四人则是大喜,没想到包拯以一己之力便将此事反转。
包拯还真是张尧佐的命中克星。
“一些具体细节,臣还未曾查问清楚,臣打算明日便唤张尧佐去开封府,请官家恩准!”
赵祯脸色铁青,道:准了,定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任何一个帝王对有人控制民间舆论这种行为都是深恶痛绝的。
说罢,赵祯甩袖而去。
……
翌日一大早。
赵祯便下旨剥夺了张美人母亲曹氏的清河郡夫人职衔。
张尧佐则是直接被传唤到了开封府。
包拯的查案度极快,不到三日便查了个清清楚楚。
那些民间舆论完全是由张尧佐伪造。
他养了一批写手,专门散播各种谣言。
除了诽谤曹皇后外,欧阳修、包拯、苏良三人也处于谣言之中。
他们骂欧阳修不修私德,行为不检点,夜宿青楼乃是常有之事。
他们称包拯在使辽过程中,意图挑起中辽战事,已有不臣之心。
而对苏良的污蔑就更有意思了。
他们称苏良与汴京城某个歌妓有私生子,且在齐州也有两个小妾。
歌伎、小妾、以及私生子的名字都被杜撰了出来。
这种花边新闻,往往传播的最快。
三人成虎,很难解释。
并且,传播流言,诬陷他人的代价实在是太低了。
又过了三日,张尧佐的事情彻底结案。
赵祯将张尧佐贬谪到了江南西路吉州担任通判,估计没有两三年,他绝对回不来。
据传,张美人那晚也被赵祯痛骂了一顿。
而开封府,也开始严查起了民间舆论与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