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回朝后所见都是生面孔,多是这些年官家,王安石,章越使用新法提拔起来的新贵。而旧党另一个旗手吕公著,在官家多年的异论相搅下及他女婿影响下,政见渐渐趋近于‘新党’。
这都比之十五年前大不相同,深谙“为政在人“之道的司马光明白,欲行新政必先聚才。
所以司马光在经筵时向高太后推荐,召回了很多旧臣。
司马光不是单纯任人唯亲,同时也富有政治谋略的人。要办事,手下必须有一帮人的支持。
他既是为国举贤,亦是为推翻新政储备力量。
延和殿中。
司马光正与高太后进言,章惇入内后,见新君冷落在一旁在御案旁写字。
唯独司马光隔着垂帘与高太后进言,顿时章惇剑眉皱起,一双锐目顿生不满。
其实章惇有所误会,新君一直听大臣奏论有些气闷,所以起身写字,并非隔绝君主私下商量之意。
但章惇与蔡确一样,对高太后有些先入为主的成见,而成见就如同一座山般不可消移。
章惇收敛了神色,在垂帘前躬身行礼。
现在司马光旧党起势,朝野上将他与蔡确,韩缜列为三奸,将司马光,韩维和范纯仁视为三贤。
此事令性情刚烈的章惇愤懑不已。
“章卿所为何事求见?”
帘后高太后询问。
章惇道:“臣在都堂,闻得下诏。拟擢刘挚、赵彦若等二十一人入朝任职。此等重大人事,臣竟未预闻廷议,敢问太后这些荐举出自何人?“
高太后道:“此乃大臣举荐,而并出老身的左右。”
章惇道:“大臣理应明举,何以密荐?”
司马光出道:“是我与吕公著,韩缜一共所协,何来密荐?”
章惇心道好啊,这份名单在宰执中唯独绕过自己,原来他是枢密使对人事本不听闻,但高太后下旨开枢密院便门至都堂,所以他也是可以参与人事议论的。
章惇拿出名单递给司马光问道:“那么这些人门下侍郎都相熟吗?”
司马光道:“刘挚、赵彦若、傅尧俞、范纯仁、唐淑问、范祖禹,郭林等七人我倒是相熟。”
“至于吕大防、王存、李常、孙觉、胡宗愈、韩宗道、梁焘、赵君锡、王岩叟、晏知止、范纯礼、苏轼、苏辙、朱光庭等人……老夫并不相熟,只是众所推举不敢隐瞒。”
章惇看着司马光脸上的讥笑。
蔡确出任山陵使,章惇现在是宰相中唯一正儿八经的新党。所以他必须在蔡确不在朝时,守住底线。
这些都是因反对新法或得罪新党,这些年被贬出朝堂的。
章惇道:“启禀太皇太后,无论熟与不熟,依照惯例台谏都应由两制推举,执政大臣进拟,台谏和中书门下后省,都是行使监督宰相之意,祖制台谏与宰相不可有姻亲,否则应予以回避。”
司马光闻言一愣,确实如此。
但是问题是神宗时,没有这个成法。似章直,章惇也有亲戚关系,章直,章越也有亲戚关系。
不过两个不同,一个章惇与章家失和已久,所以两边不仅不会勾结,反而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而章越,章直并相,经官家御口亲断,让章越为章直扶上马送一程的打算。
至于章直与吕公著翁婿并相,也是属于懒得讨论的范畴。宰相范畴内这个制度早就被打破了,但台谏呢?
章惇道:“启禀太皇太后,启禀陛下,范祖禹是右仆射吕公著的女婿,而范纯仁的女儿嫁给了门下侍郎司马光的侄儿,故两人都有姻亲之嫌。”
司马光道:“禀太皇太后,范纯仁、范祖禹两人任谏官,乃众望,不可因我的原因,阻碍了贤才,我愿为此二人请辞。”
司马光态度倒是如此坚决,章惇看了司马光一眼。
章惇道:“启禀太皇太后,臣并不是担心司马光、吕公著会徇私,只是怕若开了这个口子,往后其他人会以此作为参照,任用亲属做台谏,以致蔽塞人主视听,恐非国之福也。故范纯仁、范祖禹应改任他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