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她是这样。
所以觉得所有女人都是这样。
对于两个儿媳妇,自然也是防着的。
平时也防,但不是特别厉害。
可全国闹饥荒的时期,却是一点点都不能放松的。
毕竟,稍一手松,可是会死人的。
别说两个儿媳妇了,在这个特殊年代,她都想背些粮食回娘家了。
也就是看自家孩子都快饿死了,而娘家人这些年也渐渐淡了些,才最终没下得去手。
毕竟,虽然刚出嫁时也把娘家看得比天大,但随着年月的推移,她渐渐现娘家人对自己也不怎么样,贴来贴去,终究也不能贴心。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可靠。
将来自己真要有什么事,还是要靠自己儿女。娘家人可是靠不住的。
这大约是很多女人出嫁后的心理历程。
终究,谁都是先考虑自己。所以,年长日久,女人们往往就越来越懒得贴娘家了,换而把儿子放在了位。
当然,一些被父母洗脑得彻彻底底的女人例外,她们哪怕在有了孙子的年纪,还依然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阴影,甚至把娘家兄弟看得比自己儿女都重要。
凌母不知道儿媳妇们将来是不是例外,但刚嫁进来肯定不是。
所以还是防着点好。
更何况,这饥荒持续到什么时候,凌母也弄不清楚,自然要尽量多多备粮。
就算儿媳妇们不往娘家运粮,家里人不省着点吃,将来饿死人也说不定啊。
所以,凌母自那时候起就学会了藏粮食。
果然,凭着她的藏粮绝技,整整三年凌家抠着每一粒米,终于都活着挺过了那三年。
后来,虽然饥荒期过去了,但凌母还是不心,所以一直把这个习惯保持了下来。
也正因为如此,凌丽才找不到粮食。
其实不是家里没有,而是被凌母藏起来了。
那点锅巴,是她留着晚上煮粥的。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晚上吃完就睡觉,也不用吃太多东西,喝点粥就行了。”
这是她给全家的解释。
全家反正都是听她的。
不管有没有异议,都只有遵从的份。
凌丽这么随便一吃,就等于吃了全家晚上的主食,她自然生气。
不过现在毕竟也不是饥荒年月,所以真被孙子偷吃了也就算了。横竖就那么点锅巴。家里也不是真缺吃少喝。
以为是孙子偷吃的凌母,就这样把这件事揭过。
反正不管是哪个孙子吃的,她都能接受。
这跟凌丽偷吃还是不一样的。
两个儿媳妇也都有些心虚,怕是自家儿子吃的,所以也都没有追着不放。
这也跟凌丽偷吃不一样。
就这么着,凌丽借着原主的好名声,成功把这事给踢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