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嘉鸣黯然神伤,但随即点了点头:“将军说得是,我们定会全力守护雒京,为国家争取一线生机。”
太监看着苏烈的表情,心中了然。他轻声说道:“将军,这是国家存亡之际,国君也是为了百姓着想。若是雒京不守,后果将不堪设想。”
苏烈深深地叹了口气,紧握着圣旨,决心要守住雒京。他默默地点了点头,目视太监离去。
在这寂静的夜里,焰帝的大军再次展开了凶猛的夜袭。他们如同夜魇般悄然逼近城墙,准备在黑暗中给予雒京致命的一击。
苏烈紧握着手中的长剑,站在城墙上,凝视着黑夜中迅逼近的敌军。他的目光坚毅而决绝,肩膀上的甲胄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
焰帝的大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城墙上的箭雨密如飞蝗,但敌人仍然顽强地逼近。苏烈挥舞着长剑,与敌军展开激烈的厮杀。剑光划破夜空,火把映照下,他的身影如战神一般威严。
城墙上的守军在苏烈的带领下,英勇奋战。每一名士兵都奋出最后一丝力量,为了守护家园,为了捍卫碧峰国的尊严。苏烈不断鼓舞士气,他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为了碧峰国,誓死守卫!”
夜风中,战场上弥漫着硝烟和鲜血的气息。疲劳的呼吸、武器的碰撞声和战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凄婉的悲歌。城头的守军们同样感受到了疲惫,但在苏烈的带领下,他们努力维持着阵地。
如是一连战了几日,雒京竟然奇迹般的守了下来,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城头上,士兵们神情疲惫,装备残破。箭矢早已所剩无几,弓弩也因为频繁使用而出现了问题。他们奋力抵挡,但随着敌军攻势加剧,城头的抵抗愈艰难。
城墙上的守军已经忍受着饥寒交迫,而城内的库存也在逐渐减少,物资匮乏。百姓们四处寻找食物,但很难得到满足。城市中弥漫着饥饿,人们的眼中充满了无尽的苦涩。
整个雒京城如同一座被遗弃的废墟,残垣断壁之间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在这片哀嚎声中,百姓和守军共同承受着城市末日的煎熬。
战场上的混战愈激烈。突然间,一名宦官匆匆走到苏烈身旁,手持着新的圣旨,郑重地传达着国君的命令。
“苏将军接旨,陛下圣明,已抵达新都温京。命你带领精兵南下,协助国君在新京稳固国土。”
宦官的声音中带有几分威胁。
苏烈接过圣旨,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文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矛盾的情感。
“我军如果放弃雒京南下,雒京势必陷入敌手。我们能否想办法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卫城池一段时间,为百姓争取到南逃一线生机?”
苏烈提出建议。
“将军,这是国君的谕令,难道你想抗旨不尊吗?”
宦官询问着,表情冷漠。
苏烈抬头看向宦官,眼中闪烁着沉思和犹豫。“微臣不敢,南下是我的责任。但我也不能对城中百姓无动于衷,可否再等些时日。”
“苏将军,国君的命令已下达,你不得不遵循。此刻你若再不南下,即视为抗旨,罪责难逃。”
宦官看出了苏烈的犹豫,厉声问道。
苏烈皱了皱眉头,他知道皇命难违,但眼前的形势不容许他再有所犹豫。他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能否烦请再上报一下。”
宦官冷哼一声,转身离开。风吹过城头,苏烈的身影显得孤独而坚定。
焰帝的军队再次展开猛烈的攻势,城墙上箭矢如雨,沉痛的战鼓声伴随着苏烈挥动的长剑,构成一曲悲壮的交响曲。他与手下的将士们奋力抵挡,城墙上弥漫着硝烟和血腥,苏烈的身影在剑光和箭影中显得孤寂而坚毅。
当晚,贾正平收到宦官的飞鸽传书,连夜进宫面见圣上,他言辞狡黠:“陛下,臣谨报,苏烈将军抗旨不遵,不愿率领将士南下。如今雒京危在旦夕,大军恐有覆灭之虞。苏烈不顾国家大局,拒不执行圣旨,妄自尊大,岂非国之大忌?望陛下睿智裁断,务须下重典,以安国家安民心。”
皇帝听罢,气急攻心,语气急地说道:“那是我的兵,是朕的兵,是我们最后的精锐,无论用何种手段,务必将我的大军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