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声笑道:“我该枪挑了他的。”
刘子明也开怀打趣:“刺杀朝廷命官,是死罪。”
“我快死了。”
欧阳诏和刘子明相视一笑,对饮一壶。
两人相视一笑,手中的酒杯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人生当对饮,如江水遇清风。
……
……
夜半,风浪骤起。
“遥想当年,我们一起中的进士,那时你文采惊艳不在我之下,不料仕海浮沉,阴差阳错下你弃武从文从了军,后面竟然成了卫将军的副将,成为了保卫国土的英雄。”
“欧阳兄,我不如你啊!”
欧阳一笑,拍了拍刘子明的肩膀,“你亦有你的报国路,虽然我不知道到那是什么样的艰险之路,但你这些年所做之事,将军和我都看在眼里。”
刘子明苦笑道:“实在是道路崎岖,荆棘拦路啊。”
欧阳文书热切地说道:“那有何妨,少年报国抛头颅洒热血,顶天立地,何等英雄。”
“这么多年也没机会问,你当年为何弃翰林入军伍?”
酒入肠三分,刘子明眯眼问道。
欧阳诏望着江面,心有激雷而面如平湖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他的声音低沉,却如黄钟大吕,在江面上回荡。
江水奔腾,卷起千堆浪,仿佛在为他的豪情壮志伴奏。
“你当年念过这诗,我很喜欢。京歌多少好儿郎,抛头颅洒热血,赴死疆场,一个欧阳诏不算什么……”
他的思绪飘远,那个意气风的少年,胸怀天下,渴望着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
“谁不想做一个像卫大将军那样的英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封山勒石。我原以为只有文治才能报国,直到那一天,我看到了边疆的烽火,听到了北人的马蹄声。我毅然放弃了翰林的身份,投身到了军伍之中。我从一个小兵做起,一步步地升迁,一次次地战斗,经历了无数的生死考验,也收获了无数的荣耀与伤痕。我不后悔我的选择,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愧对我的良心。”
“你呢?你又是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
欧阳诏转过头,看着他的老朋友,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刘子明嘴角泛起一抹苦涩,叹了口气,道:“我和你不一样,我没有那么远大的志向……”
欧阳诏用古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笑道:“行了,和我还装?你在岭南江南所兴之事,将军和我都知道了,将军虽和你只有一面之缘,但他对你的评价却是极为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