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除了兵家领袖之争外,目前太尉府还有一道难题横陈在整个朝堂的面前。
封赏!
这是始皇帝遗留的问题,始皇帝在时这不是问题,但是如今他继位,却成为横陈在他和秦国军队之间最大的问题。
按照太尉府精确的统计,身为皇帝,朝廷的第一责任人,他还需要封赏出去五亿亩田地,一百二十万座宅院,两亿两千万户食邑,其中军功足以赏千户食邑者多达六万余将士,足以赏百户者多达四十余万将士。
这个问题一直是头悬利剑,困扰所有人,也包括始皇帝的封赏大事,甚至他严重怀疑,始皇帝废分封立郡县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无赏可封。
从始皇帝开始征战六国开始,兴兵百万,连征十余年,这其中所累积的战功,浩瀚到无法统计。
而按照耕战制度,凡有斩敌,皆有良田可封,凡有斩十敌,皆有食邑可赏。
这样的军功制度,用上百年的时间来消化还能化解战功,可短短十年频繁战争且战无不胜,便让问题耕战制度的弊端极迸,变得极其尖锐起来。
没错。
战功封赏需要的食邑户数已经严重出了天下人口数总合两倍之数。
田地数目也快要占到半壁江山。
而天下田地闲置无人问,用时各有主,天下各处田地,早就被秦国勋贵和存留的豪族占完了,如果割勋贵之肉来封赏另寻择主,那会是更大的麻烦。
嬴城带着满脑子的烦恼离开了太尉府,前往了大律府。
新政,新法,新秦律,这些曾经一力成为秦国主旋律的政策。
如今却成为了让他极其犯难和犹豫的事情。
太尉府倾注了他太多太多的心血,甚至是他毕生之愿。
可是。
再次面对太尉府门前至高无上的石壁宣言的时候,却是那么的刺眼。
按照他的计划,当初参与立法的李瞻,叔孙通,公输丘,张让,左光,胡秀,卓诚等人三百余人,他并没有让这些人直接去处理新政之事,而是在确定新秦律之后让这些人前往关中各地调查取经观摩学习并总结经验。
一旦关中完成变法,这些人便会被他委以重任,前往天下各郡督导变法。
但是。
变法究竟要不要继续,才是真正需要认真权衡之事。
箭已离弦,可始皇帝狠狠的在后面拽了一把。
不知道始皇帝是不是知晓秦国在他死后会面临天崩地裂的问题而死不瞑目,吊着一口气,但他现在,是真的不甘心。
见了李瞻一面,李瞻如今一副雄心壮志之样,太尉府是始皇帝为他而立,更是他一手主持拥有如今地位,更是他昔日主持国政的地方,李瞻认为如今他是秦国皇帝了,太尉府的权势和地位,甚至要压过丞相府。
而关于变法整新政一事,他一定是倾国之力支持。
可是。
嬴城没有任何承诺的忧心忡忡离开大律府。
人亡政息,并非没有道理。
变法,并非是他所推行的政策,而是始皇帝所推行的政策。
转眼间,一天的时间在嬴城的转悠之中过去。
而时间,也在这烦躁的苦闷之中过去。
四月末!
一阵哀嚎声终究还是从大律府后殿响起。
始皇帝,终究还是驾崩仙去!
嬴城没有任何的隐瞒,丧钟敲响,天下举丧,举国哭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