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乌鸦”
从腰间掏出一把匕,朝着周胜扑了过来。
周胜侧身躲过,与“乌鸦”
展开殊死搏斗。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突然,“乌鸦”
一个假动作,骗过周胜,匕朝着周胜的胸口刺去……
千钧一之际,一名警察赶到,开枪击中了“乌鸦”
的手臂。“乌鸦”
手中的匕落地,周胜趁机将他制服。
与此同时,后方通道的黑衣人全部被警方抓获,文物存放区域的黑衣人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这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终于以胜利告终。
经过这次事件,四合院的安保措施再次得到升级和完善。周胜、李总和所有参与保卫四合院的人都明白,守护文化遗产的道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他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绝不让任何非法势力破坏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瑰宝。
“乌鸦”
被制服,黑衣人团伙也被一网打尽,四合院保卫战的硝烟逐渐散去。然而,周胜、李总和警方都清楚,事情远未结束。“世界文化遗产掠夺者联盟”
如此庞大且狡猾,此次失败必然会让他们恼羞成怒,接下来的报复可能更加猛烈。
周胜在医院养伤期间,反复思索“乌鸦”
逃脱以及组织内部可能存在奸细的事。他总觉得这背后藏着更大的阴谋。警方对“乌鸦”
逃脱事件展开深入调查,现看守所一名工作人员在案前离奇失联,种种迹象表明,此人极有可能就是协助“乌鸦”
逃脱的内鬼。
李总则忙着与文化部门沟通,加强对四合院文物价值的宣传以及安保工作的汇报。同时,他和周胜继续深挖“世界文化遗产掠夺者联盟”
的信息,希望能在对方再次行动前掌握更多主动权。通过海外线人,他们得知该联盟因此次行动失败,内部出现了分歧。一部分激进派主张立刻对四合院动更大规模的袭击,不惜一切代价拿到文物;而另一部分保守派则认为应该暂时蛰伏,等待更好的时机。但无论哪方占上风,四合院都依旧危机四伏。
随着周胜伤势逐渐好转,他和李总再次碰面商讨应对之策。“我觉得他们不会轻易罢手,而且以他们的行事风格,下一次袭击可能会更加隐蔽和凶狠。”
周胜眉头紧锁地说道。
李总点头表示认同:“没错,我们不能只依赖警方的力量,还得从自身出,进一步加强四合院的安保设施。另外,我们也要想办法揪出他们在国内的其他联络人,斩断他们的情报网络。”
就在他们商讨之时,四合院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件。信上仅有一句话:“小心身边人,危险即将降临。”
周胜和李总看着这封信,满心疑惑与警惕。这封信究竟是谁寄来的?是敌人的挑衅,还是善意的提醒?若为后者,那“身边人”
又是谁?
周胜决定从信件来源入手调查。他联系警局的朋友,对信件的纸张、字迹以及邮戳进行分析。一番努力后,现信件是从本市一个普通邮局寄出的,寄信人刻意用左手书写以掩盖真实笔迹。虽没有直接线索指向寄信人身份,但邮戳显示的时间范围让周胜有了大致方向。
他和李总调出邮局那段时间的监控录像,在茫茫人海中仔细排查。终于,现一个可疑人员。此人穿着宽大的黑色风衣,戴着帽子和口罩,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从身形判断,似乎是男性。他在邮局窗口寄完信后,匆匆离开,未留下任何明显特征。
周胜和李总沿着监控路线一路追踪,现这个人最后消失在一个老旧小区。小区人员复杂,监控设施不完善,线索至此暂时中断。但周胜没有气馁,他和李总开始在小区里挨家挨户打听,是否有人见过这样一个人。
经过几天走访,他们从一个杂货店老板那里得到一些线索。老板回忆说,有个如此打扮的人经常来买生活用品,似乎就住在小区某栋楼里。周胜和李总根据老板提供的大致范围,再次展开排查。这次,他们在一栋楼的楼下现一辆黑色摩托车,车身上有特殊划痕,与监控中那人离开时骑的摩托车特征相符。
两人顺着楼梯小心翼翼地往上寻找,终于在三楼的一个房间门口,听到里面传来模糊的交谈声。
“上头已经不耐烦了,限我们尽快动手。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然都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