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校對校對,校個球球!
每天忙的日常中,項伯和還硬是擠出了些時間給自己一些遠在邊疆的同僚發消息。
沒別的,就是訴苦。不敢說陛下,只能痛斥文官不做人,順便羨慕他們,不用回京受罪。
……
金桂飄香的時節,盛京徹底熱鬧了起來;到處可見青衫長袍的青年人步履匆匆。
太和元年,錦朝第一場科舉鄉試,隨著桂花香拉開序幕。
第23章
陳玉成二十有三,是京城郊區的一戶普通農家子。
說普通也不盡然,畢竟咬咬牙也能算個耕讀人家,又靠近皇城,多得是比不上他們的人家。
但正因為靠近皇城,他們這種平頭百姓才什麼都不是。
不過近日,陳玉成得到了家中最好的待遇。
無他,今年的鄉試他便準備下場,不想蹉跎到下一個大比之年。
甚至因為這場是恩科,明年還可以再來一次,他竟是不太緊張。
陳玉成老早過了童生試,如今距離他成為秀才已有六年時間。哪怕後來一直沒能再參加考試,大小也留住了功名。
前朝亂象叢生,百姓困苦,到處人心惶惶,別說接著考試了,人們整日提心弔膽,就怕頂上的人又出什麼餿主意。
偏離開的代價很大,安土重遷不是一句瞎話。
如今舉國安定了下來,他們這住在皇城附近,倒是成了好事。
這場恩科來的倉促又匆忙,他這種住得離貢院不算遠的非常幸運,還能看段日子的書;不少偏遠地的秀才們,剛得知消息就得匆忙上路。哪怕道路太平,怕也要在路途上折損十幾二十天。
天色漸暗,陳玉成眼前開始模糊了起來。他坐著沒動,也沒起身點蠟燭。
腦袋裡開始自動浮現自己以前成為小小童生時候的模樣,接著是成為了秀才後開心又忐忑的少年人。胡思亂想間,他強迫自己又過了遍科舉流程才閉眼睡下。
科舉考試分四個階段: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童試亦稱童子試,分為「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階段。縣試在各縣進行,由知縣主持。通過後進行由府的官員主持的府試,通過縣、府試的便可以稱為「童生」,最後通過院試者,才能成為一名生員,即秀才。
讀書人的第一步就是縣試。
而獲得了秀才身份後,才是世人眼中認可的「讀書人」。
今年並沒有童試。一是因為急用人才,自是直接從秀才舉人扒拉。二是恩科匆忙,太過倉促。有些地方知縣都還沒有到位,自然沒什麼人能組織『縣試』。
好在大錦如今承認前朝官員,自然也是承認前朝功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