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着电话的江山对老大竖了个大拇指。
就在,江海刚挂上《解方日报》的电话后,《文会报》总编的电话也打了过来。
说得都是和石坚同样的话。
接着,《浦江日报》上刊登广告的事,随着电波飘向了远方。
一时间,《羊城早报》、《工人日报》、《京日报》……甚至《仁民日报》都来电询问。
在得知这不是什么所谓的厂家研成果闻,而就是一篇实打实的广告后。
纷纷对江海总编表示祝贺,并表示要向《浦江日报》学习改版和广告的经验。
“嘿~”
江海挂上了《仁民日报》的电话:“事情怎么会这样展,居然都是要来向我学习的。”
“好事啊,”
江山虽然也觉得意外:“也许是因为刚刚闭幕的大会?”
蔡文升觉得只能是这个原因:“难怪市宣传处让我们把刊登广告的日子订在23号,还是上级领导英明。”
既然事情已经是这样展了,江山从口袋里拿出了蔡文升主编先前就开好的稿费支取单。
“江总编,”
江山笑呵呵的递了过去:“麻烦您给签上大名,我也好去财务室领个稿费。”
江海把单子接了过去:“9万个字,9oo块钱?”
说完他看向蔡文升。
蔡文升公事公布的汇报道:“江山同志这篇《潜伏》的中篇,很受读者欢迎,所以我给他订了千字1o元的稿费标准。”
1978年,文学稿费还停留在千字5至1o元的标准,名家虽然另当别论,但只要稿费过了8oo元,就必须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党费。
有些胆小的名家,甚至会把过8oo元之后的稿费,全数上缴。
“一次不要结这么多字,”
江海拿起直接把9改成了8,然后:“先结算8万字的稿费,余下的以后再算。”
江山不知道里面的门道,但也没多问一句:“成,先算到8万字。”
就在江山接过稿费单的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又重响了起来。
这一次,江海不紧不慢的接起了电话:“喂,我是浦江日报的总编江……”
“江海同志,”
电话里的声音爆响,响到江山和蔡文升都不用把脸贴过去。
“你这个总编还能不能当?”
那头说话的口气,一听就不简单:“你知道在报纸上登广告的做法,属于什么性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