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 第100章 知府大人的评论(第1页)

第100章 知府大人的评论(第1页)

“王老说的很有道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五十五载,轮转之速,令人恍惚。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由此,可以看此诗作者对历史研究甚是透彻。”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由抒情转为写景,让人感觉到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抽出思绪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河山。此二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为末联不见长安作铺垫。

此处转折安排的极妙,这份功力就非同寻常。”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以长安暗指北方失地,可以见此人有报效朝廷,收复失地之志。”

一时之间,一众儒林前辈和建康府要员都对此诗赞誉有加。

“知府大人,您对此诗有何看法!”

有人向黄明礼请教道。

黄明礼虽然是知府,但是他是通过正规的科举考试获得的功名,曾经也是着名的才子。虽然他没有发表看法,但是作为最高长官,很多人都想听听他的看法。

“诸位之前说的都很好,也甚得我心。观此文能明显感受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有一种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之感。就像诗中所言‘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呼吸一样。

在用韵上,此诗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黄明礼的的一番话刚说完,立刻得到其他人的点头附和。抛开黄明礼作为最高长官这层身份不谈,就是黄明礼所以说的这一番话,也是很有水平的。

“由此可见,能够写出此等诗作的人,他日绝非池中之物!”

一位建康府官员说道。

“胸中有沟壑,诗中有乾坤,此等诗作就是老夫也自叹不如!”

一位头发胡子已经发白的儒林前辈也是点头赞叹道。

“张三丰,此子有点意思!”

黄明礼听了众人的议论,并没有再作点评,而是说了这么一句。

此时唯一没有说话的就是学道大人江远志,他倒不是因为对这首诗有看法,而是对于这首诗的作者有些看法。

之前看到那一首首佳作时,他的心中还隐隐有着一种期盼,因为他知道冷锋不仅仅写出了过秦论,而且也写出了春江花月。不过在这些作品中,并没有发现冷锋所写的诗作。

只到这首忆凤凰台出现之后,引起了他的怀疑。因为他是看过冷锋的文章的,这首诗的风格虽然和过秦论还有明江花月夜不同,但是同样能看出诗作者对于历史的了解是相当精深的。

这方面和过秦论有一个共通之点,都是借古喻今,并能从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而且这字迹让他隐隐有一种熟悉之感,似乎和冷锋的字迹有些相似。主要就是上次冷锋书写过秦论用是楷书,而这首忆凤凰台则是用行书写作。

“学道大人,你是如何看待这首诗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