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 第725章 瓦解堡垒(第2页)

第725章 瓦解堡垒(第2页)

而出海一次征上来的税就高达十万两,占据了商税总额的两三成!

七万两的商税加上三万六千两的隐藏税很多吗?

崇祯觉得不多,但和福建月港征上来的税相比可以称得上是天文数字。

月港每年纳多少税?

两万两!

没错,是两万两白银!

不是一个月两万两,而是一年两万两!

据记载。

明朝后期为了征税在月港设立了督饷馆,由漳州府同知和通判轮流督税,岁入两万两。

这两万两银子并没有上交朝廷,而是留充漳州军饷!

曾经有段时间澳门也设立过港口。

由广州市舶司与香山县共同征税,岁入亦约两万两。

这些银子也被留在当地充作军饷!

就很搞笑!

按理说这些地方官大部分都是朝廷外派的流官,并非当地的官员。

他们应该想方设法帮朝廷征税,而不是帮商人和士绅减税。

可地方的话语权都在士绅手里。

官员们为了不让地方出乱子只能向士绅们妥协。

可见征税的困难程度有多高!

此时沈沛卿已经沏好了茶,她双手托着茶杯走到崇祯身边“陛下请喝茶。”

崇祯没接茶,而是盯着王承恩。

王承恩不明所以,急忙下跪“奴婢愚钝,请皇爷明示。”

“你刚才说去的时候沉了一艘船?”

“是。”

“怎么沉的?”

“奴婢不知,公文是南直隶松江府市舶司写的,南京那边得到消息后转递京师内阁。内阁收到后转呈给司礼监,司礼监掌印高时明又命奴婢呈给了皇爷您!”

王承恩跪在地上解释。

“让高时明来一趟!”

崇祯面无表情的吩咐。

不多时,一脸病态的高时明小跑着来到崇祯面前。

自从崇祯十七年去了一趟四川后,他的身体就出了问题,时好时坏。

崇祯本想换人,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再加上跑腿的事基本都是王承恩干,高时明只是待在司礼监处理公务。由于病情不影响公务,所以崇祯也就没换人。

除了这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稳定后宫。

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后宫的权力可想而知,如果把他换了,之前依附高时明的人为了自保重新寻找靠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