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福气妃 > 第185页(第1页)

第185页(第1页)

生产后半年内,母妃又在后宫做了件事儿,请旨放还西十六宫未曾生育的皇祖父、孝昭帝的老太嫔老太妃,本就所剩无几的后宫,又瘦了一把身。

再过半年,椒风宫的郦娘娘找大司马兄长和子侄,涕泪请上,求圣上垂怜身子不济,下旨准许自己尾随赵王去属地,一半教育皇子,一半颐养天年。

其实郦娘娘还年轻,虽说身子有些病疾,但哪里到颐养天年的地步呢。

高执嘉听赵宫人说,郦娘娘是旧人,就算如今一身病,就算曾经犯过错,父皇也将她好好地养着,俸禄没曾削减半毫,并不允许旁人亏待她,可她太珍惜容貌,没了美色,在宫里本就没了希望,还不如跟着儿子去。

这本来不合规矩,可父皇在自己出生前就预备送个才人去属地,跟臣子们议论过这事儿,只是当时那才人没了,没办成,现在正好,用在了郦娘娘身上。

郦娘娘就这么走了。

走之前,她为了赵王被迁回属地的事儿,成天哭啊啼的,这一走,宫里又清净了不少,图华宫的皇后本就是个懒得动,没声气的性子。

宫人们都说母妃一家独大,垄断了生意,自然悠哉乐哉的,有什么好急?

立储君这事,一拖再拖的,就拖到了今年。

北边匈奴开战的信儿在京城朝野传开后,父皇下定决心,今年一定得将立太子的事儿提上议程了。

因为父皇又要御驾亲征了。

经过孝昭帝一事,父皇亲征前开始安排好一切国事,防止一些可能性的发生。

高执嘉对太子位没什么感觉,只知道,父皇这一亲征,母妃就又要闹脾气了。

上一次打仗,是兄弟两人出生半岁时。

听宫人们说,母妃当时也闹过一场,本来好好的,沉稳得不得了,临到关头,却抱着父皇大腿根子,不准父皇走了。

高执嘉知道,母妃是担心父皇,因为孝昭帝就是死在了匈奴人手里。

父皇好说歹说,用尽十八般武艺,才将母妃的心说宽了。

那一场仗,因为平康王在北方通了敌情,大胜。

平康王,高执嘉每次想着这人,就心里暖烘烘。

这人是他堂哥,是孝昭帝唯一的亲生儿子,也是原先的旧太子。

听说在自己和弟弟出生那年,平康王跟父皇私下协定,有了秘约,平康王弃掉了储君位,在北边作内应,北伐一战中,协开敌门,递取地形信息,成了功臣,匈奴恼羞成怒,追捕不及,被堂哥跑了。

从那次后,堂哥平康王高长宽就带着精兵良将,驻在朝廷北端,为父皇守哨岗。

自此,堂哥就恢复了声誉,却也自行请命,从太子降为亲王。

这件事,宫中最高兴的是皇祖母,但最不高兴的也是她。

皇祖母每次提起平康王,一半是庆幸,一半又是心疼,但每次被母妃甜言蜜语一劝,又好了。

父皇有几次召堂哥平康王回京,堂哥说,边关形势多变,主帅不便离岗,次次都谢绝。

高执嘉知道,有人偷偷议论,这废太子,傻啊,怎么不回京城呢。还有人说,平康王虽跟皇帝达成过友好协议,共同对过外敌,但不表示永远都能和平共处,只有在边关镇守不回,才能保住一世无忧,更能威慑父皇,令父皇对他有忌惮。

可高执嘉听谢表舅后来说过,其实平康王不回的原因,还有一个,是为了母妃。

表舅这人不靠谱,满嘴跑驴子,这话怎么能瞎说啊,但是高执嘉还是忍不住,拉着高执祜一起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