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这本书 > 第034章 老支书开始意动(第1页)

第034章 老支书开始意动(第1页)

在这个时期。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谈商色变,真还没有夸张。

由于私人是不被允许参与经济活动的。

所以在城里的那些商业单位,无论是旅馆招待所、卖百货、开饭店。。。

全都是国营、或者是集体性质的。

帮人搬运东西,那是属于国营搬运社的业务范畴;替人理个发,那也得去国营理发店。

凭票理发。

相当于花钱买理发员的白眼。

理发店是这样的。

而打造农具的铁匠铺子,那也叫“国营铁器服务社”

城里的群众要想买点家具,哪怕买根小板凳。。。不好意思,请出示《板凳一张》票据。

否则的话,“国营木器服务社”

,是不会卖给他的。

在这方面,也就农村生产队的社员,还相对来说还自由一点点:

毕竟他们还可以请会木匠手艺的亲戚,私底下帮着打造一根板凳。

由此可见。

这个时期,私人要想参与经济活动,那困难程度,恐怕不亚于西天取经。

说句夸张的话,农民就连去城里挑大粪回来当肥料,都得还得出示印有“大粪10担”

这样的票据才行呢。。。

可见商业领域管控如此之严,基本上没漏洞可钻。

而私人能参与进去的小买卖,其实无非就是些磨剪子,锵菜刀。

要么就是走街串户的,用鸡毛换糖。

这些买卖,由于涉及金额太小、运营成本又高,人家国营单位看不上。

但群众又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因此这才轮得到私人去填补空白。

但即便是这,那也是属于严重不符合正策的行为,就看人家有没有心思收拾他们,或者是什么时候忽地来次突击整顿。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因此叶小川说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这句话。

对于一辈子就知道怎么多出工、多沤肥,就知道怎么好好伺候土地,想方设法的,想多打点粮食的老支书来说。。。

前半句,还能行。

但叶小川说的后半句。。。老支骨子里,是真的不想谈论这东西!

谁不知道做买卖能赚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