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147 > 第四章 大清的微积分教材(第1页)

第四章 大清的微积分教材(第1页)

平时见惯了的x、y、z以及诸多数学符号竟然都没有,代替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还有就是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连加号和减号都没有!更别提什么积分符号s、微分符号dx或者对数符号1n!

曾经无比熟悉的sin、cos也全都木有了!

猛一看真是天书难度!真心就像一堆鬼画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拿了一本神秘的炼丹书籍。

李谕研究了好半天,才看出端倪。

此书的翻译者他是知道的:李善兰老先生。

我们平时所用的“函数”

、“积分”

、“微分”

、“代数”

、“坐标”

、“切线”

、“轴”

等耳熟能详的数学名词,都是他最早翻译出来的。

应该是考虑到国人的接受能力,李善兰并没有直接引入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阿拉伯数字用中文的“一、二、三、四”

代替;而26个英文字母,则是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就是“甲、乙、丙、丁”

,一共22个,再加上“天、地、人、物”

,凑够26个。

还有就是积分符号“s”

,用的“积”

字的偏旁“禾”

;微分符号dx自然就是“微”

字的偏旁“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sabxdx=absxdx,用李善兰明的方法,这个公式就写成了:禾甲乙天彳天=甲乙禾天彳天。

李谕还现大清的分子分母竟然是反着写的!上面是分母,下面是分子!也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要读作二分之一了,因为当时人们的书写习惯,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

还有个让李谕感觉很别扭的点:书里的加号是形如大写的“T”

,然后“T”

反过来就是减号。

哎,如果各位看过大清的数学教材,一定顿时觉得手里的数学课本亲切和蔼了很多。。。

摸清了规律,李谕总算是看明白了这本书,——天书瞬间就成了小说,书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对于他而言,真的是太简单了。

正研究得津津有味,门外传来了两人的脚步。

来的是范熙壬和朱献文,二人都是大清的举人,范熙壬还是范仲淹的32世孙。

朱献文年龄比范熙壬要大,但范熙壬家世显赫,五年前(1897年)与父亲同榜中举,朝廷授予“父子同科”

的金匾,名气大得很!

而朱献文则是在地方推荐下进的国子监,也就是所谓的“拔贡”

生,虽然拔贡生的地位并不比举人差,但实际考出来的人终归腰杆子要硬一些,所以朱献文对范熙壬表现得颇为客气。

朱献文说:“任卿(范熙壬的字)这么早就来同文馆,还是要学西洋的数学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