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桃花出篱嫣然笑似开未开什么意思 > 第147页(第1页)

第147页(第1页)

“其实,皇上的御厨做出来的绿豆糕远比老身的手艺不知道高超多少倍。可为什么皇上会念念不忘当年老身做的绿豆糕的味道,只有一个原因:心境变了。

过去,先帝治理天下,事事讲究事必躬亲,而身为皇子的皇上并不经常参与国事,所以身无负担,轻松自然。您每次上老身这儿来,和弘曙、弘暻兄弟们一块玩,吃着老身这根本算不上上品的绿豆糕,心情一定很是愉悦。

现在,您身负先帝所托,以九五之尊,要挑起天下民生这副重担,可谓任重而道远。大清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个州府道县里都有许多大事小情,皇上每日都要为这些上奏上来的民生大计而烦恼,自然免不了要心情烦躁。

人的感觉是非常奇怪而有趣的。心情好的时候,哪怕是吃路边小摊的东西,都一定觉得是最好吃的。可若是心情不好,就是吃着山珍海味,珍馐美馔,恐怕也会食之无味,味同嚼腊一般吧。这和肚子饿的时候,吃块干巴巴的豆饼也能觉得是人间美味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老身亲手做的绿豆糕,味道并不比皇宫里的御厨水平高多少,一切,都只是皇上的心理感觉有了变化而已。这就是老身想要说的,这人的心境一旦变了,即便遇上平常事,恐怕也不一定能用平常心去对待了吧。皇上,您说,老身说的对不对?”

年轻的皇帝是个聪明人,他听出了乐青的这番话背后,似乎隐隐地藏着什么意思,于是细细地想了想,并没有立刻回答,反倒是站起身,在堂上走了几步。他抬头看了看那块由先帝手书的匾额,心中一动,回身对着弘暻道:

“弘暻,朕今天要在这儿与婶婶一起吃顿饭,你先下去吩咐他们预备起来。”

说着,又对一旁的侍从道:

“你们几个回宫去回皇太后,就说朕在婶婶这儿吃过晚膳再回去请安。还有,告诉御膳房,替朕拿些前些日子各地进贡的新鲜果品来,朕要和婶婶一起品尝。去吧。”

皇帝的旨意一下,众人即使心头有再多的疑问和惊讶,也不敢贸然不从。于是,所有人都被调动了起来,弘暻自袭了郡王爵位后,首次在自己府第里接驾,对他而言,已经属于头等大事。而今,当年一块玩的堂兄弟,发了金口玉言说要在他这儿吃饭,他更是不敢轻言怠慢。

他这边接了旨意,那边立刻带着全府上下,积极的准备起皇帝晚上的膳食。皇帝的侍从们也各自领了差事,回宫交办。年轻的皇帝将大部分人从眼前支走后,再看向一旁稳稳坐着的乐青,微笑着道:

“婶婶,朕现在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地陪着婶婶说说话。”

乐青偏头望着皇帝,青春不再的容颜上浮起温厚的笑容,她站了起来,伸手拉过皇帝的手,握在手中贴心地道:“小五,你到底明白婶婶的心意啊!”

位于王府西路的润德斋内,乐青与皇帝摒退了各自的随侍,一起坐在罗汉榻上,低声的说起了话。乐青替皇帝倒了一杯上好的大红袍,递到他面前,敞开心扉的说起了埋在自己心里许多日子的话:

“小五,这里没有外人,做婶婶的,不是倚老卖老,也不是故意要摆什么长辈的架子,只是想跟你说说心里话。”

皇帝点头,随即也改了平素的称呼,不再以“朕”

相称,用轻松的口气道:

“婶婶,我既随你来到这里,自然也是来听婶婶说话的,婶婶有什么话,直言无妨。”

“小五,婶婶今年已经六十一岁了,这辈子经历过许多的事情。我一直觉得,自己能全须全尾的活到今天这个份上,实在是老天爷垂怜。可自打孝敬宪皇后去世后的这些年,说实话,我虽日子过的不错,可这心里很不好过,因为我眼看着自己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接一个的走了。每送走一个人,我身边能和我说说知心话的人、能帮着我出主意的人也就少一个。现在放眼望去,和我一辈的人,只剩没几个了。。

如今还与我走动的几个妯娌和亲戚们,也都老了,腿脚也不方便了,说句不好听的,恐怕再过些时日,我们也都是只能呆在床上等死之人,再要见面,真的怕是要到下辈子了。”

皇帝听闻,忙接茬道:

“婶婶,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

乐青拍拍皇帝的手,摇头笑道: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这没什么忌讳的,这些年,我见了那么多生离死别的场面,眼泪都快哭干了。对这些事情,早就不在意了。”

“婶婶,你也要多保重身体,我还想在婶婶这里多吃上几年绿豆糕呢!”

“呵呵,从小就属你的嘴巴甜,都做阿玛的人了,还这么油嘴滑舌的!我看啊,你那后宫里的丫头们都得爱你爱得什么似的吧!”

“嘿嘿,那我说的可是实话。我也只在婶婶这儿说,要是在宫里,皇额娘听见了,一定又要数落我没正形了!我最不喜欢呆在宫里,有一大帮子的人看着你,这规矩,那规矩的,多得烦人,比坐牢还惨!还是外面好,自在。”

“呵呵,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道理了吧!你呀,也别怨你额娘管着你,她也是替你着想呢。你是天子,是万民的表率,总是要做出一个榜样来的,若是你的言行举止太过轻佻,传到民间去,百姓心里必然也是要轻贱于你的。人,有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还是需要一些威慑力的,更何况你是皇上呢?

不过,以后你要是在宫里呆得腻了,或是被那些人管得烦了,就上婶婶这儿来散散心。婶婶这儿从来都没那许多的规矩,混说混闹的都不碍事。你瞧我家那几个儿子都被我惯成什么样了,也就是袭了爵的弘暻还象个样子,你再看弘曙和弘卓,一个个的住在府外头,没他们阿玛管着,那还不撒丫子的疯玩?

听说兄弟两个一出衙门,成天不干别的事,就知道凑在一起,捣腾什么古玩、玉器、字画,要是捡着什么漏,还能当街高兴的手舞足蹈的,把自己打眼时候赌咒发誓的话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你说这兄弟俩,还有什么出息!真是一点都沉不住气啊!我若是那骗子,一准就冲这俩冤大头下手,准得手啊!你说不是?真是的,都老大不小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没个正形呢!

所以啊,就是在我这儿闹翻了天,都没人来管你,只一条,回宫之后,要收敛些,还有不许跟你额娘说是我教你的啊!不然,你额娘要怪我带坏了你,心里非把我给埋怨死喽!”

乐青虽不太懂朝廷里的事情,但是她却深知一个做皇帝的心里最深的忌讳是什么。她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可以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建树。老大建过军功,单凭着当年与十四叔一起在西北打仗的阅历,举目皇族中,有几个人可以和他相比?弘卓领着理藩院的差事,又兼镶黄旗统领一职,差事办得妥妥帖贴;弘暻袭了爵位以来,今年刚兼了正黄旗汉军都统一职,无论是祭孔大礼、还是春秋祭扫皇陵等各种朝廷大典,他都做的有声有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