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大英雄狄青03 > 第二十六章 塞外秋风(第1页)

第二十六章 塞外秋风(第1页)

在陕甘宁的西北一带,老百姓流行着一《边地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但即便如此,宋军还是吃了败仗。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元昊对宋扬言要进攻渭州,于是宋仁宗坐立不安,派夏竦为陕西四路招讨安抚使,范仲淹、韩琦为副使。范主管鄜延路,韩主管泾原路,但他们二人对西夏此次来犯意见不合;范是“主守派”

,韩是“主攻派。”

而元昊在策略上对于此次南下攻打宋关西一带,改变了战略部署,他对他手下的人十分了解能知能善用;贺真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但元昊此次不用他,改用对整个陕西一带地形特别熟悉的张元。

先说说三川口一战,元昊为什么用贺真。参军贺真本是陕北一带的宋人,会羌语,与周围蕃帮部署关系特紧密,在了解延州边关金明十八砦,像寨门寨、承平寨、灵平寨、金明寨、安远寨等这些边关要塞里从军的很多都是宋人招来的羌人,而他们的领导人李士彬脾气暴躁,导致他手下的这些羌人蕃帮部署对他意见连连。其中有一些还背叛他。元昊通过这些矛盾,使用诈降计,假装三万精兵投降于他,要手下参将贺真混入敌人内部拢络羌人等时机一到,与这些诈降军一同叛变,瞬间就瓦解金明十八砦。当然也和延州知州范雍的昏庸无能也有很大的关系:延州第一战寨门寨,他就没有判断好敌人的意图,他以为这只是常规的边境小冲突,于是他调集了总共一万人的兵马,试图以这些部队,收回塞门寨,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元昊又假借议和书信,又让他掉以轻心,不久寨门寨被破。离它东南方向四十里的金明寨又是因为自己错误地将这些诈降军调入李士彬帐下,使得金明寨又失手。

而这次元昊在天都峰驻扎军营,南下分两路兵马,一路佯攻怀远城,(只派八千,目的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引诱敌人入陷阱),一路在六盘山西麓的好水川埋伏十万军,在此等待敌人落网。而好水川就夹在天都山东南和六盘山西麓之间,更何况,在好水川正北边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就是宋军常影镇守的要塞张家堡,为了引诱宋军上当,先必须对这一带的地形特别了解,因此他派长期在陕西一带待过的宋人张元做参谋,而不是贺真。

为此元昊事先在天都峰军营里做了充足的准备,与张元在帐中围着一张地形桌,在桌上边讲边谈。

这次命宋陕西一带落榜书生张元为参谋可真是用对了人,因为他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

看来元昊的雄心大志真的是志在必得呀!为了引敌上勾,张元可是花了不少心思。他建议元昊屯兵十万驻扎在天都峰山脚,随时待命潜入好水川。并且在六盘山东麓的张家堡佯攻宋常影、刘肃部队,待宋兵追击此处必连合攻打我方部队,他们必定轻敌;我们假装逃跑,一路往笼络川逃、一路往好水川逃,等他们追来好水川,信号一到,我们天都十万大军顷刻间就歼灭了追往好水川的宋军一万主力,其余小分队再歼灭他们岂不易如反掌?!

是啊,这计策想的真周到。泾原安抚副使韩琦派手下大将任福从镇戎军(一个地名)出率一万八千永兴军援助怀远城,不料却处处中了元昊的招,不是韩琦没有脑子,他以多次吩咐任福,要他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出敌后据险设伏,敌退回时进行攻击。原话是“及行,诫之至再。又移檄申约,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然任福就是不听,感觉这三个人都很相象,李士彬、刘平、任福都是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而付出了惨重代价。

……

好水川之战前夕,范大人和狄青站在由种世衡将军刚在延州东北2oo里修建的青涧城上。范大人高兴地对狄青说:“青儿,你看我大宋将士普遍不如西夏大军骁勇善战,我们只能修筑好各边关要塞,加强防御,采用‘屯田久守’之策方能取胜呀!”

“大人,你说的这些我狄青都懂,可韩大人派我去镇戎军那儿协助任将军攻打庆州西北边的怀远城……”

“韩大人是我的知己好友,此番去延州做经略招讨安抚副使也是多亏了他,不过我已多次劝诫韩大人不要贸然出兵,狄青你这次前去务必要谨慎小心,顺便把我的劝告也带给韩大人吧!”

“嗯,好的!”

狄青回答他说道。

“驾、驾、驾……”

狄青从延州边塞青涧城出沿环庆路往西南一百里路处,直奔环庆路副总管任福将军所在驻扎地镇戎军。

在快要到达镇戎军时,途中经过平凉,百花公主以及她部下小分队西夏三百余人拦住了他的去路。

“狄青,你这是要去那里?”

“百花公主,你可别挡我的路!我要去前面的镇戎军,投奔任将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