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奋斗在明初 > 第042节 筹粮北上(第1页)

第042节 筹粮北上(第1页)

韩昭德眼睛一转:“既如此,那我明说,我也不要那五万两,我只求你以后每次运粮打八折。”

乐妙春看着两个人就在这里开始讨价还价,笑着问道:“这八字还没一撇呢,你俩就开始计较了,不让人笑话吗?”

乐妙春的声音十分好听,似乎不是本地人,韩昭德一时也不听不出是哪里口音,但是十分受用。他正色道:“姑娘这么说就外行了,这次我能省五万两白银,可是八折优惠,一年我就亏了,我这是长期贸易,能省则省啊!”

对方好大口气,乐文山与乐妙春互看一眼。如今山东漕运已断,北上物资只有靠海运,按道理说海运船家是不缺货源的。但是无奈如今中原不稳,且不说山海关烽火频年,山东漕运本身就说明当地土匪很多。而这个人摆明说过了天津还有旱路,道路不畅是个大问题。此时还敢运百万石粮的,绝对是官军。对方实力如果够强,那么乐文山就能稳稳坐住北方船运第一把手的交椅。这是风险活,但也是富贵活。乐文山一咬牙:“成了。”

两人又细细谈了一些事情。镇江虽是埠头,却是漕运埠头。想要走海路,必须要绕过松江走海路。乐文山给韩昭德出了很多好主意,而韩昭德则把船上的安排全交给乐文山。乐文山很好奇韩昭德如何装那么多钱,没想到韩昭德到了扬州的榆林会馆直接取了一张一万两银子的银票,然后又到金门镖局去兑换银子。乐文山一下就明白了为何韩昭德有恃无恐,他身上根本就没有银子,但是他随时能取出银子,这就很厉害。如果乐文山想要害韩昭德,那么就没有银子,而手里一万两银子无论如何干不了什么事。乐文山暗暗感叹,虽然韩昭德海运是外行,但是钱粮的事什么也瞒不过他。

说话间,姜旭和青枫也赶到了。听说董小宛收下了蓝书瑶,韩昭德很高兴。但是姜旭却闷闷不乐,听完青枫的话,韩昭德正准备让人去取银票。这时姜旭却突然说话了:“韩先生,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说。”

“嗯?二公子有话请说。”

韩昭德不知道姜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姜旭认真的想想:“我想,让青枫大哥留下来,照顾蓝书瑶,您看是否可行?”

此话一说,二人都吓了一跳。姜旭却认真地说:“路上青枫大哥已经和我说了,此番小瑶待的地方不是很安稳,那些女人搞得什么出云社,我总觉得有问题。君子群而不党,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这些女人又是小人,着实难防。如今家叔在大同有大动作,蓝书瑶不容有失。我觉得,如果海船一行安全没有问题,就让青枫大哥留下来。”

一想到姜瓖的大事,韩昭德也觉得此事重要,便问青枫:“怎么样?青枫兄弟,你愿意留下来吗?”

青枫虽然心中很高兴,但是也强忍这不说出来:“愿听韩先生吩咐。”

韩昭德给青枫留下两万五千两银子,作为预备。又告诉他有事可以到榆林会馆,找自己的名号。其实就是在自己的名号中又存了两万五千两银子。有这五万两银子作为预备,青枫应该能够应对大事了。韩昭德一个劲嘱咐青枫,有问题尽管花钱,千万不要因为钱的事情把蓝书瑶的大事坏了,因为蓝书瑶涉及姜瓖的大计,不可怠慢。当夜,青枫带着两万两银票过江去了扬州。

而接下来的时间,韩昭德则与乐文山和乐妙春三个人忙活了十来天。当韩昭德与当地米商真正谈起米的重量,是一千万石而不是一百万石,让乐文山吓了一跳。从镇江装好船起锚的时候,已经七月底了。乐妙春原来的使命是跟踪韩昭德,别他跑了,哥哥的人就白忙活了。没想到韩昭德本人比乐文山每天还要早到船上,除了粮食,还准备一堆醋盐酱等杂七杂八东西。倒是没有布匹,这让乐妙春很奇怪。不过乐妙春也知道,韩昭德家的公子姜旭最近和扬州、镇江的太原会馆、运城会馆、晋城会馆里面的山西商人商量好,一旦此路畅通,别的人也可以走这条商路。因此乐妙春主要的心思便在这个姜旭公子身上,看着他的动向。……

而接下来的时间,韩昭德则与乐文山和乐妙春三个人忙活了十来天。当韩昭德与当地米商真正谈起米的重量,是一千万石而不是一百万石,让乐文山吓了一跳。从镇江装好船起锚的时候,已经七月底了。乐妙春原来的使命是跟踪韩昭德,别他跑了,哥哥的人就白忙活了。没想到韩昭德本人比乐文山每天还要早到船上,除了粮食,还准备一堆醋盐酱等杂七杂八东西。倒是没有布匹,这让乐妙春很奇怪。不过乐妙春也知道,韩昭德家的公子姜旭最近和扬州、镇江的太原会馆、运城会馆、晋城会馆里面的山西商人商量好,一旦此路畅通,别的人也可以走这条商路。因此乐妙春主要的心思便在这个姜旭公子身上,看着他的动向。

从镇江出的时候,已经快八月了。虽然镇江还是一片暖意融融,可是韩昭德知道,大同府恐怕已经人心惶惶了。虽然从六月到八月不过两个月,但是考虑到今年北方因为灾情又歉收,现在已经是有人家揭不开锅。再过一个月,如果粮食不能运到大同,恐怕姜瓖最担心的暴乱事件就会出现。韩昭德看到船已经开始向北方行驶,便问乐文山:“文山兄,你估计我们多久能到天津卫?”

乐文山此时已经换成一套白色亚麻布长衣,黑色的带子将腰间系住,上面插着长短两把刀。他黑色的长在风中高高飘扬,声音很大的说到:“半个月内,肯定到达天津港。”

“那上面的大旗是怎么回事?”

韩昭德指着头顶上一面棕色大旗,上面写着巨大的一个“郑”

字。

“江湖规矩,在这海面行走,必须要插郑老大的旗子。”

乐文山解释道。韩昭德心中一沉,果然是郑老大。韩昭德早就听说,这郑老大本名郑芝龙,乃是海上第一倭寇,无论红毛夷或者倭人,都认此人为海上共主。所以每艘在海上做生意的船,如果挂了郑家的旗子,都需要给郑老大叫保护费,郑老大保船的安生。所以郑家号称郑氏海上王国。而不挂郑老大旗子的船,海盗们人人可以去抢。看来,这艘船,果然就是倭寇的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