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大宋帝国三百年 > 第84章 逼宫称帝(第1页)

第84章 逼宫称帝(第1页)

杨勇拿出的传国玉玺并非秦始皇嬴政那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玉玺,而是宋仁宗所刻的“皇帝钦崇国祀之宝”

的大宋国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

,是皇帝的印玺。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

之信物。

据历史记载“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取和氏璧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这一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的含义是我(皇帝)受上天的任命,(所以)必然国运长寿、永久、昌盛。

秦朝灭亡,传国玉玺落入刘邦手中,刘邦建立汉朝后,传国玉玺成为帝王的象征,在皇帝间传承。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传国玉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骂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玉玺,赶紧跑到南阳,将传国玉玺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国玺到了刘盆子手中。

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中平六年,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传国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

后袁术拘吴氏,孙坚无奈只得将传国玉玺交给袁术,并换取部分人马到江东创业。

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传国玉玺到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玉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o),献帝被迫“禅让”

,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玉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以证其非“篡汉”

也,实乃欲盖弥彰。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玉玺归晋。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传国玉玺归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传国玉玺。石勒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别出心裁,在传国玉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又二十年,再传冉魏。

后来冉魏求东晋军救援,传国玉玺被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玉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皇后携隋炀帝孙子杨政道及传国玉玺遁入漠北突厥。

贞观四年(公元63o),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皇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归于李唐朝廷,并在李唐皇帝间传承。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o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立后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