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带着仓库来抗日 > 第142章 特货贸易(第1页)

第142章 特货贸易(第1页)

这天,翁厂长拿了这份电报给刘钧看。

“这就是你说的2o万枚手榴弹的订单?”

总部为了不让兵工厂的实力暴露在敌人面前,所有订单都是通过总部专门的部门与保安司令对接,第一次的交易额就达11o万,而且其中换来新四军急需的粮食。

现在又是2o万枚的手榴弹,其中15万枚67式,5万枚仿m24,整个交易额达到37o万之多,即使打折,也有35o万,而其中真正的成本不到5o万。

军火交易是所有产业中最为暴利的一种行业。历史上,军火贸易的暴利,一直被人和毒品贸易和走私贸易相提并论。

不过,这种军火交易上不得台面,只能说属于民间军火交易。当年晋造武器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在与西北军、马家军的交易中,一枚晋造手榴弹可以换7两烟土,合17块光洋,而成本不到十分之一,可见军火买卖的利润有多大。

“我还有个建议,现在我军手榴弹不缺,但子弹十分缺乏,能否进行以货易货的方式,换回新四军最缺乏的物资,如子弹、粮食、药品、机械等。”

“或者利用我们的优势,将一些山货卖出去,如我们的烟叶、山货,大米等,利用贸易赚取差价。”

南京。

汪才栋,南京汪伪政府官员。

他的官职不显眼,但是非常重要,他是负责与日军沟通的粮食供应的官员。

日军在占领中国南方地区后,不断向中国沿海增兵,战线拉长,浙、皖、鄂、赣等产粮地区受到影响,日军军部认为,日本国内土地、劳力有限,无法及时供应粮食及其他生活物资,因此,必须贯彻“以战养战”

的方针,就地解决物资供应的问题。

这天,他独自一人在茶楼喝茶,闷闷不乐。

“老汪,这么早过来喝茶?”

原来是老朋友蔡明,汪对他点了点头。

“怎么,一大早喝闷茶,看起来心事挺重的?”

“唉,老蔡,你不知道,压力大呀!”

原来,汪伪政府给了他的部门一道命令,让他们负责粮食供应,到产粮区采购粮食,而且说有多少就要多少。

可是,现在产粮区鱼龙混杂,一个叫“集成号”

的贸易商行拉拢了大量的商人,将产粮区的粮食都高价收购了,获利甚丰。

昨天,汪的上司已经给他下通牒,说再没建树就撤职法办。

蔡明了解到汪的心事后,就对他说:“老汪,我也想做点生意,不如我们联合起来一起财,我负责找到货源提供给你,你要的物资我都可以想办法找到,价格我们商谈,怎么样?”

汪才栋一听大喜,只要拿到货,价钱不是问题。

“不过,事先说好,我可不要你们行的‘中央储备银行券’(即是储券)。”

汪才栋犹豫了,不要它,我拿什么支付采购款?老板说了,中储券要多少有多少。

194o年3月,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政府,很快就成立了汪伪政权的中央银行-“伪中央储备银行,”

随即行了“中央储备银行券”

(以下简称中储券)的法定货币,目的很简单,一则把重庆国民政府行的法币驱逐出汪伪政权的实际控制区,二则帮助日本更好地掠夺汪伪政权控制下的广大地区。

沦陷区的老百姓心知肚明啊,汪精卫的国民政府是不被认可的伪政权,垮台只是时间问题,它行的中储券早晚沦为废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