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紫台行讲的什么内容 > 第785页(第1页)

第785页(第1页)

即使何氏这么养了,却又怎么教导?

毕竟何氏一日不是正经的母妃一日无法名正言顺的管教——所以如今宫里足有三位皇嗣没有正经的长辈教导,有何氏这些太妃在,别说朝臣了,广陵王、高阳王两位王叔也不方便随意进入宫闱……再说两王教导姬恢和姬恒还能说过去,公主呢?

所以苏家建议,莫如迎立太后,方可正经教导皇嗣。

这份具本写的是如此的不甘心,前面看似正经的提出了种种理由,最后却草草收尾,荣昌郡公等人自然是一力辩驳……朝野上下几乎就没有一个人赞同的!

但抵不住一向沉默不语的清平帝这次居然坚持要过奏章——清平帝没到启蒙的年纪,登基后,认的几个字还是何氏教的,他看不懂,只是握着奏章,忽然就泪流满面。

即使是幼帝,见这情况,众臣也只得住了驳斥,问他缘故。

清平帝依着新泰教导,手捧奏章就开始追忆太后……追忆生母孙氏……连新泰的养母牧碧微也被提了一番……最后总算到了何氏,这时候清平帝哭得累了,新泰教导的话也忘记得七七八八,只是意思大概还记得——意思非常坚定,命苦的清平帝襁褓中便失了生母,虽然由祖母抚养长大,却一直盼望着能有母亲的疼爱,既然何氏生前与他的生母孙氏十分投契,这些日子他也觉得在何氏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咳,总之他同意尊何氏为太后。

满朝哗然!

奈何无论他们怎么反对,清平帝虽然被迫得不知所措,却仍然坚持奉太后——如此拉锯了两日,到底聂元生出面说了话:“陛下年幼,却已有此孝心,臣等远不能及!”

说着郑重大礼——他抬出了孝道,自诩知礼的世家心头大恨,只是如今朝局极难打破,聂元生固然出身寒族,又没了太上皇这个靠山,但手段过人,世家也不想和他结仇,却仍旧坚持不允。

聂元生便道:“诸位觉得端明皇后如何?”

端明皇后虽然是追封,但因为是姬深唯一封过的皇后,就成了元后,人也去了,苏家也有人在朝上,就算没有,诸臣也丢不起脸背后说个死人——好歹也是皇后,虽然知道聂元生此话不善,也只能咬牙赞了端明皇后一番。

果然聂元生淡笑着道:“当初端明皇后生汝南王时难产,因此汝南王诞而皇后力竭,临终将汝南王托付何人?”

诸臣无言以对。

借着端明皇后的名头,加上清平帝的坚持,何氏终于如愿以偿,被清平帝尊为端慧太后,择吉日移居甘泉宫。

何氏成为太后的三日后,柔然的使者一路游山玩水,终于星夜驰骋赶到了邺都。

朝中对柔然使者的拖延早就不耐烦了,毕竟姬深驾崩没几天,柔然使者就进了关,结果姬深葬完妃嫔散完太后都又奉了一位,他们才到。

若非沿途的飞鹤卫看得死,大梁怕要当这些使者都是来刺探消息的。

到了邺都,宾馆中更衣沐浴,礼部教礼熟练,才于庆麟殿觐见。

使者一直对出使的目的绝口不谈,一直到清平帝跟前,才说了出来,目的极简单——和亲。

只不过这次不是大梁嫁公主,而是柔然有意将可汗最疼爱的同母妹妹嫁到大梁来。

那位译作中土语言是柔柔的柔然公主如今不过四岁,算起来和清平帝年纪倒是正好,使者将这位公主夸奖得天上有地上无,只是荣昌郡公等人越听脸色越是难看——他们如何看不出来,这柔然忽然提出的和亲,根本就是何氏搞的鬼?

不然,这些柔然使者死拖活拖着路程,何氏一做太后,便立刻快马加鞭奔赴邺都做什么?

清平帝年幼,柔柔公主也不大,柔然使者的意思是将公主随后就送过来,就在邺都皇宫里抚养,与清平帝一起长大,彼此感情也好些……最主要的是在柔然没什么人可以教导柔柔公主中土的语言和文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