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莽原是一部怎样的杂志 > 第29章 统考拿第一(第1页)

第29章 统考拿第一(第1页)

1981年5月中旬,老天爷好像有意眷顾我似的也同样把一个美若天仙的18岁女孩送到了我的视线里。当时农场为构建师资后续梯队,决定在历届和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中优选5名优秀人才送去外部大中专院校插班委培。场人事劳资科的具体计划为优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每科各1人。据了解,当时全场共有1oo人报考参加遴选,竞逐比为“二十比一”

。其中报考语文科考生有22人,考场设在场部中学后趟“干打垒”

平房的教室里。考试那天,我特意扫了一眼在场的考生,当时我只认识跟我同为教师的李萍和刘雪梅,其余考生均不相识。然而,就在这个考场南侧靠窗的位置,竟然有一位貌若天仙般的美少女在那里静坐待考,一看就是个应届生。她长得白白净净、中等身材、圆脸,长有一颗虎牙,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漂亮极了。她善良、单纯、倔犟、高傲,一看就是个眼里不揉砂子的主儿。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人长得真漂亮,但名字也是真土气!后来跟李萍一打听才知道,女孩的父亲原来是张连奎,本人名叫“张春英”

。也正是从那天起,我开始正式留心和关注这个女孩的一举一动了……

1981年寒假过后新学期的教学生活过得喜悦而又充实。做为教师,最高兴的莫过于遇到一拨既懂事又听话,既伶俐又吃书的好孩子。相比之下,同是般般大的孩子,八分校那帮却作得“瘆人”

,能把老师的头愁得多大。在我的1o年教学生涯中,“马忠义、芮兴胜、陈国”

是我遇到的三个顶尖“刺头”

,不使出点“绝招儿”

还真就很难降住他们。张树新老师本是一位很有“文化内涵”

的老师,但因在班级管理和课堂组织教学方面欠缺“招法”

,结果被那帮“淘孩子”

给活活“挑落马下”

,最后患了抑郁症不得不被家人送去了精神病院。要不咋说,教师工作同样具有两重性。面对一个好的教学班和“优秀学生”

你会在教学活动中尽享无穷的快乐。相反,面对一个较差教学班和令人头痛的“顽劣孩子”

,你同样可能遭遇教学“滑铁卢”

成为像张树新老师一样的可悲之人。

同比八分校五年班,五分校五年班却是一个让我爱不释手和能给我带来许多快乐的一群孩子。王青才、王青富、王晓芳、王荣环、苑丽萍、邓奎、李卫东等18名学生个顶个都那么招人喜爱。这帮孩子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不读“死书”

。在课堂上总能做到“举一反三”

。在这一点上最优秀的学子王青才堪称18名学生的“标杆”

。他的聪明之处是总能顺着我启的思路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融会贯通到最佳程度。在他的影响下,课堂教学往往成了别开生面的“讨论式”

教学主战场,致使一篇课文学下来竟能被学生嚼得“烂熟于心”

。二是思维灵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组织学生上好作文讲评课的最终目的。当时,全班18名学生最愿意听我上的就是作文讲评课。期间,我不是就“范文”

讲“范文”

,而是把每名学生作文中的“优秀段落”

拿岀来进行讲评,做到“由点及面”

调动全班学生“爱动脑,勤动笔”

的好习惯。记得当时让我最兴奋的是,在进行“即兴口头段落作文训练”

时,班里竟能有王青才、王晓芳、王荣环等1o名学生成功地跟上这一教学步骤。这在当时初高中学生都不曾具备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五分校这帮孩子却已经能运用得“驾轻就熟”

了。三是快捷高效。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得准确牢靠关键看解答问题的“度和准确率”

。在培养这一能力上,我经常采用“短促测试法”

培养学生的“时效率”

。即在课堂上即时少量出题让学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快答完。刚开始,学生们还不太适应,多数学生都不能通过测试。但经过长达半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答题的“时效率”

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