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莽原是一部怎样的杂志 > 第19章 人马鹿为友(第1页)

第19章 人马鹿为友(第1页)

毫不夸张地说,自1977年年底到1979年12月这段时间是我整个人生中一段十分难得的幸福时光。在此期间,我整日“与马为友”

,“以鹿为伴”

,悠哉乐哉地就像个“活神仙”

二分场鹿苑长3oo米、宽2oo米,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四周建有2。5米高的围墙,共规划建有公鹿苑区、母鹿苑区、鹿茸收割区、饲料调配区、后勤服务区。鹿队队长是邱元志,前后勤人员有杜培光、郎春彦、王云信、台运芳、台运花、杜培东、王修礼、小顾、王树森、张春新、鹿跛子、台砚亭、董国文、小贾,外加我总共16人组成。当时共有梅花鹿存栏11oo只,其中公鹿65o只;母鹿45o只。

公鹿苑区在整个鹿苑的南侧,东边是两扇木制大门,正对大门从东到西是3oo米长的一条3。5米宽的廊道。在郎道的北侧每隔3o米是一个南北长4o米的1o个圈舍,其中圈舍靠北墙三分之一面积沾有房盖。每个圈舍的间壁墙都是用红砖砌的花墙。每个圈舍中央有一个长3o米、高o。6米用红砖水泥砌筑的料槽,每个鹿圈西南角都建有一个高o。5米有烟灶且给鹿提供饮水的大锅,并附带一个从墙外往锅里倒水的水槽。整个鹿苑在中间部位有一条宽3米从南至北的走廊,那是鹿队人员专用工作通道。

我与杜培东、王修礼、邱元志,王树森5人负责9个公鹿圈舍的日常管理,除队长邱元志负责1个鹿舍外,其余每人管理2个圈舍,每个圈舍装有梅花鹿75只。此外,公鹿野外放养组组长兼“领鹿员”

是王修礼;杜培东跟我是职业骑马“牧鹿员”

。王树森虽属公鹿苑区饲养员,但他另外一份工作是跟台砚亭学“炸茸”

。我负责的两个圈舍位于公鹿苑区东属第1和第2号圈,与我为邻的是杜培东。

我在鹿苑的常用工具是:“一匹马来一杆鞭,一把扫帚一只锨;15o只公鹿常作伴,两只水桶挑在肩”

梅花鹿舍饲管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不容易是因为它不象牛马猪羊那么“皮实”

,而是相当骄性的东西。此外,由于梅花鹿的人工训养史相对较短,它的野性还相对较强,只有摸透它的生活习性和规律,才能做好舍饲和野外放养管理。为此,场长兼技术权威魏屏凡早就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规程。而鹿队每天的工作节奏也是对应梅花鹿的作息规律设定的:即每天零晨3点先要给圈舍饮水大锅刷洗干净,淘去剩水换上新水并点燃锅灶;其次清扫圈舍将鹿粪和草梗用独轮平板车装车运出;然后是给3o米长的料槽布撒细料。完成上述环节工作约需2。5小时。上午9点至11点是野外放养时间;中午11:3o给鹿舍食槽布撒精细午料;下午1点到3点是野外放养时间;晚上8点给食槽布撒细料并加喂洋草。综上环节,除上午下午各2小时野外放养须视天气情况而定外,其余均属雷打不动的定式程序。

说了这么半天都是梅花鹿舍饲和野外放养的常识性内容,下面我要书归正传正式开讲我与鹿和马之间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关于“我与鹿王的较量”

。提起64号“鹿王”

,整个鹿队的人没有一个不头疼的。这家伙长得健硕、威武、凶猛、霸气。它所以能成为群鹿中的“王者”

,可是凭真本事斗出来的。

说来我的命可是真“好”

,刚到鹿队上班第一天就得面对那个“凶狠的家伙”

。此时,对于我这个“生虻子”

来说,我甚至都不敢想象是否有人授意把64号“鹿王”

故意调到了我的圈舍。因为我知道,此时除了“偏向虎山行”

一条道外,别无他路可走。

第一次要与64号“鹿王”

打交道要说心不“突突”

是假话,但为防万一我还是与相邻圈舍的杜培东老哥打了个招呼,意思是若我一旦被“鹿王”

弄伤给我从圈舍救出即可。杜老哥对我初次接触“鹿王”

也是很担心的,在零晨上班的路上他就提示过我一句:“衣服穿厚点、鞭子抽准点、离墙远一点。”

在我看来,这就是杜培东老哥教给我的“防身术”

哇。剩下的事就看我的悟性和本事了。

当我挑着一担水走到1号圈舍输水口放下挑子,透过了望口朝圈里一瞥,“嚯”

!那个凶神恶煞般的64号“鹿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