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莽原是一部怎样的杂志 > 第13章 校园恩仇录(第1页)

第13章 校园恩仇录(第1页)

我是1973年8月在腰杭读完戴帽初一之后到张家园子中学插班读初中二年级的。当时初二有两个班,我插到二年二班,班主任是田永财老师;二年一班的班主任是张洪财老师。在当时全校8个教学班中,初二两个教学班学生相对较多,而且为方便周边农社孩子读书还招收了一些来自七克吐、小二龙、五家子、报马台、茨勒营子的走读生。两个班的学额相差无几,每班大约都在45人左右。我们班的班长是卫仁休;

一班的班长是耿建章。

那一年我刚满15岁,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度的临界点。尽管当时入了团,但政治上还如一根“青葱”

很是稚嫩。农场中学成立时间不长,当时还跟小学挤在一起。教师虽是临时在场内选调的,但多系科班毕业,集中了相当不错的师资力量。在校生从生源质量上看还是优于附近农村学校的。因为多数农场人的子女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相对优秀群体的孩子。

初到农场中学,有着先天优越感的“坐地炮”

是根本瞧不起我这附近农村“外来户”

的。好在二年二班里有不少都是原来苏可农场的一帮老同学,如邱元友、卫仁休、王军、王志国、靳凤华、许言信、张亚范、崔苍松、李瑞峰、祝丽、曲淑琴等,还没让我感到太过陌生,反到有了到外面走了一圈又重新归队的感觉。在二年二班,真正跟我很难融合的其实只有原来场部(一分场)以王永福、杨有文等一小帮人才跟我有些“格楞八生”

的。

说起王永福和杨有文这俩“刺儿头”

还真是都挺有城府的。王永福大个子、脸面黢黑、总耷拉着两只厚眼皮,说话阴阳怪气,做人总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由于此人为人阴险、狡黠,乐于背后使绊子,故班级总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敢不看他跟杨有文的脸色行事。正如老话所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杨有文的为人和王永福相似,故他们二人才能成为“铁杆联盟”

。杨有文和王永福的年龄要比我大2岁,个头跟王永福一样高,长个白净脸胖乎乎的,说话翁声翁气,走路多少有点“内八字”

。凡属场部那疙瘩的男女同学胆敢不跟他和王永福一心,他们还真敢在背后使“绊子”

。在初二那一年,这“俩主儿”

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在暗地里还当真干了一系列的龌龊勾当:

——“给我的自行车胎频繁放气”

。初到农场中学上学的头两个月,我把所骑的自行车都放在学校统一指定的校园一隅。头两次一到放学的时候我的自行车动不动前后就有一只车胎没气了。开始两次并没太在意。可是随后又接二连三地生多次类似情况便自然引起了我的警觉。恰在这时,有一天在我吃午饭的时候有位叫马喜财的同学从我身边路过时向我抛来一个纸团。我当即低头在桌堂里打开一看上边写着“有人故意扎胎放气”

8个字。看了这个字条我被惊得“一拘灵”

。心想:难怪这段时间自行车总有一个车胎出问题。原来是那几个“刺头”

见不得一个“外来户”

一来就成了田老师的“香饽饽”

,并在班里各方面都压过了他们一头。当时在一分场的确形成了以王永福为核心的“刑释就业子女帮”

。这一群体由于长期在政治上受到打压,故内心世界一直不够阳光,似乎天生对社会就带有一种愤世疾俗的仇视。受此影响,他们往往把像我和来自周边农社的一些同学自然就当成了泄对象。在对待王永福和杨有文的问题上,我没有“以牙还牙”

,而是佯装不知。但却把自行车改放到了离学校不远的马喜财同学家。打这以后我把马喜财当成了自己的“心腹密友”

,涉及班中之事总愿听听他的意见。马喜财同学外貌奇丑无比,厚厚的眼皮,两只眼睛小得好像永远都不会睁开似的。他聪明、为人低调,以学业优异见长。我看好此人的是他的善良、真诚、疾恶如仇。他父亲马青山也是在农场修配厂刑满就业的一位“大技工”

。当时我班以王永福为的“刑释子女群”

主要包括:王永福、杨有文、赵云泽、王金生、关克明、马喜财、王军、邢玉满,此外还有徐青双、王森、崔福田等也与王永福和杨有文等人走得很近。我是“外来户”

的一面旗帜,故此后从黑渔泡来的曲学军,小二龙来的张晓平、魏辰彦、赫令江,五家子来的盛国跃,报马台来的沈洪泉、勾志彬、刘金祥,茨勒营子来的龚显平、龚显志,前杭乃来的郑福全等同学则自然聚拢到了我的旗下。此外,当时班内还有以卫仁休为奉行“中间路线”

的一个群体。他(她)们是卫仁休、邱元友、张永生、姜国军、李树山、张、崔苍松、李瑞峰、王志国、许言信、赵云飞,李明华、刘振文、吴亚学、苗春艳、杨晓娟、张亚范、邹玉芹、于秀艳、王玉莹、季翠霞、杨秋杰、叶福霞、鹿文梅、靳风华、关立芬、鹿文静、台自琴、王玉清等。

当我对班级学生结构阵营有了清晰认识后,自己先在听取了田老师给出建议的同时及时确立了“团结外来;争取中间;瓦解对方”

12字方略,进而确保了二年二班在相对稳定状态下顺利过度到了1974年暑假到来之时。

——“勾结班外人员对我进行恐吓、围殴”

。为给初到农场中学读书的我敲敲警钟,让我知难而退,他们先是暗中勾结初一班的吴振东借故向我寻衅,意在给我一个“下马威”

。那是一次中午吃完饭我跟曲学军到一班跟耿建章商谈两班联合排演一个节目参加学校汇演的事情。正谈得高兴的时候,吴振东从外面进来了。只见他直接奔我走来,用带有挑衅的口气对我说:

“陈孝章,你他妈挺能得瑟呀!以前在腰杭得瑟,现在又跑农场来得瑟了!你不就是能说会写吗!我最烦的就是你这号人!”

他一边不干不净地骂着,一边又撸着胳膊又挽着袖子。

我见他无故骂我,便回应道:“我得瑟不得瑟地跟你有啥关系?我咋的你了?”

“你砢碜我们场部没人!”

吴振东好像未加思索地一下便暴露了他无端挑衅的主观动机。

顺着他的话音,刷地一下站了起来,愤怒地遣责道:“难道你们农场人就这么点度量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