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莽原拼音 > 第15章 畅游颐和园(第1页)

第15章 畅游颐和园(第1页)

当我们每个人经过一夜酣睡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清晨6年半。根据孙福波所排计划,当天旅游目的地是位于京城西郊的颐和园和香山公园。

我跟苏田二位老师乘坐郊线公交经中关村、清华园,大约5o分钟后便到达了颐和园。从正门门庭进入颐和园后,哇!眼前顿然闪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绝美景致:公园正门的左前方是碧波万顷的昆明湖,湖面上有许多艘机动画舫和手扳船正载着游人穿梭往来;望向右前方,那是一条长长的画有彩绘的长廊一直沿湖边向西延伸直达远在5华里外的“颐和石舫。在画廊的右后身即是建有佛香阁的万寿山;朝左手边顺湖远远望去可见十七孔桥卧于昆明湖碧波之上,象探入海中的一条栈桥把海中岛与6地进行了紧密连通。

根据我临时买到的颐和园导游图,颐和园的最佳游览线路是:经十七孔桥——上湖心岛——乘画舫到颐和石舫——步行至万寿后山苏州街——登万寿后山达佛香阁——再到铜亭——下万寿前山经滨湖画廊——至慈禧太后行宫。

遁着事先设定的颐和园游览线路,我们开始一路悠哉乐哉地启动了游览行程。

途经“颐和铜牛”

时我叫住一位路人用我随身携带的小黑白像机为我们三人拍了一张合影照。接着继续前行步上了坡度很大的十七孔桥。从桥梁设计和建造工艺角度看,此桥堪称精美绝伦。在每根桥栏杆的顶端都雕有一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小狮子。置身拱桥之上向北举头望去,一幅由远山、近水、回廊、佛香阁等多处亭台殿宇组合而成的“秀美山水图”

立即呈现在眼前:

所谓“远山”

,是指当年用开挖昆明湖的土石方靠人工堆砌而成的万寿山。如今山上早已是茂林葱郁、殿阁群立,高大的佛香阁巍然屹立于万寿山前,红墙绿瓦,气派壮观,美得令人惊叹。

所谓“”

近水,意即毛泽东主席曾经吟诵“莫道昆明池水浅”

一诗所特指的颐和园“昆明湖”

。由于此湖系人工挖掘,丰水期平均水深不过2米,故此湖之水实可谓“浅”

所谓“回廊”

,是指那条东西长25oo米的滨湖画廊。

所谓“殿阁亭台”

是特指分布于万寿山佛香阁两翼的近百处经典古建筑群。

据史书记载:颐和园原名“畅春园”

,始建于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前的那一时期。是慈禧太后为庆贺自己的6o大寿硬逼着光绪帝动用了为装备北洋水师的专用经费修建了颐和园,结果导致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开战,炮弹上不了堂,船炮打不响,愣是被船舰总吨位不如“北洋水师”

的小日本联合舰队在辽宁大东沟海域用射炮将北洋水师多艘主力战舰全部击沉。使北洋水师邓世昌等多位海军精英随船一并葬身海底。消息传回北京后,上至光绪帝,下至市井平民无一不掩面大放悲声……

此后不久,日本联合舰队又采取水6联合作战策略再次袭击了北洋水师基地“刘公岛”

。将停泊在军港内的14艘战列舰全部击沉。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见号称“亚洲第一”

的北洋水师已然全军覆灭,一时羞愧难当便在水师提督署内拔剑自刎向全体国人以死谢罪了。

为永绝后患实现对亚洲的海上霸权,小日本还把架设在刘公岛海军基地周边山头用于保卫军港的所有岸防炮台全部炸毁。致使北洋水师从此在亚洲海域彻底消失了。不知为何,当我每念及此,我都会为甲午战争给我中华民族留下的伤痛流下情不自禁的泪滴……

“湖心岛”

状似鸡心,面积仅有o。5公顷。岛上建有许多古建筑,是一处可供游人敬香礼佛,上船下船,休憇歇脚的中转驿站。站在岛上向西望去,可见一跟杭州西湖苏堤一样的长堤横卧昆明湖中。其中在中段3个用条形石砌筑起拱的石桥上,配建了3座观览亭,且与长堤构成了昆明湖上一幕让人过目难忘的胜景。

我们三人在游罢湖心岛上所有古建筑群落后,开始乘上一艘画舫向昆明湖西北角的“青石舫”

驶去……此时的昆明湖平静得就象一面大镜子。画舫穿梭往来,一只只手扳船载着游客在湖面上慢悠悠地飘荡……

也就2o分钟的光景,我们所坐的画舫便到达了“青石舫。另据船上的导游介绍:“青石舫”

是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一处人文景观。每至春和景明或盛夏到来时节,她都会在大太监安德海和她喜欢的妃嫔、公主陪同下来青石舫一览湖山胜景,或猜拳吟对,或借酒行令,或闻歌起舞。在盛夏到来时,“青石舫”

又是整个颐和园的一处清晾之所,每至盛暑之时,慈禧太后都会在支起华盖的石舫船头,卧于逍遥榻上一边尽览平湖胜景;一边旷观寿山风光;一边听戏品茗;一边消夏纳凉。同比在北京古城被暑热煎熬得苦不堪言的黎民百姓,那慈禧太后简直就是活在九天瑶池的“王母娘娘”

;而京城百姓却是蒸笼里的“山药蛋”

“青石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