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莽原拼音 > 第28章 顺道拜故友(第1页)

第28章 顺道拜故友(第1页)

当天下午3点,我在距终点白城还有3o公里的到保火车站下了车。到保是镇赉县下面的一个公社。我到这下车是想顺路看一看年前刚从大屯调来到保粮库不久的宋哥—“宋二虎”

“宋二虎”

大名叫宋殿武。与我家非亲非故,只因继父在世时两人相处的“特对撇子”

,故在继父去世后我仍与他延续了朋友之间的那份弥足珍贵的友情。

人生在世,“人情世故”

是一门永远都学不完的“大学问”

。在这方面继父绝对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师”

。通过继父死后给我和母亲留下的“三支人脉资源”

看,“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绝对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交际法则。此外,通过观察原腰杭大队书记张君、劳改农场监管科长安力勋、大屯粮库“宋二虎”

3人在继父死后的种种表现,也让我对“人走茶凉”

处世哲学进行了重新定义。也就是说,这个社会讲道义、讲人性、讲感情、讲同情心的还大有人在。正因继父活着的时候与上述3人打下了扎实的感情基础,所以才能令其矢志不渝地在继父去世后仍能为所遗孤寡继续施以援手。请问,这难道不是一种无比金贵的人间真情吗?

记得继父死去后,家里因3个半大小子饭量巨增,在每月口粮总会出现三分之一缺口的情况下,走投无路的母亲找到当时已经缷任的腰杭大队书记张君时,他二话不说便把自家刚打下的苞米让儿子给我家送来了2oo斤。此后,每到月底他都会打孩子给送来一些五谷杂粮。令我和母亲尤为感动的是当时张君书记已经身患癌症,只是我们当时不知情而已。眼下,张君书记虽已故去49年了,但他舍己助人,同情孤寡的感人作为却牢牢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时任四方坨子劳改总队监管科长的安力勋是我继父生前的一位挚友。在继父突然病逝后,安叔在继续“拉巴”

我家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在继父出殡当天对我母亲交代,今后生活上如有困难可让孩子随时找我。为此,母亲曾两次派我前去四方坨子请安叔出手救急,人家二话不说马上落实。二是198o年5月安叔调任吉林省劳改总局出任信访科科长时,他专门给母亲来了一封信并告知如何准备上访材料,然后向省劳改局正式提出为继父平反请求。接到这封信后,母亲迅拿着我起草的上访材料去长春蹲了一个多月,终使继父沉冤得雪,一家人除我之外均于198o年1o月胜利迁返吉林市。

“宋二虎”

是继父生前挚友之一。他真名叫“宋殿武”

,人送外号“宋二虎”

。其实,他比谁都精。在大屯粮库,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粮店售粮员,连个基层的班组长都不是,但他却凭借自己的做人格局和特有的行事风格在大屯周边方圆百里却能呼风唤雨,喊出一嗓子比当官的还管用。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在大屯那疙瘩根本就没有宋二虎办不成的事!”

按说,宋哥跟继父年龄相差二十岁实属两代人,但爷俩却以叔侄相称感情好得跟一个人似的。继父的突然病逝令他悲痛欲绝,光我就看到他三次偷偷落泪。关于这一点,我当时很纳闷:宋哥跟继父非亲非故何以如此痛心?直到后来宋哥在我家吃糠咽菜时,却仍能多次骑着自行车不辞辛苦跑几十里路给我家送粮,我才弄清他完全是出于朋友间的真正友谊。

由此可见,综上三人的做人格局和行事风格与我继父是如出一辙的。他们所以能在一定层面踩得开,办大事,关键就在于他们都具有眼界宽大,胸襟开阔,不计小利,诚信待人的共同特点。否则他们就不可能结下“钉绑铁牢”

的过命交情。

宋二虎家住在到保镇的最东边。新建的三间“干打垒”

土平房规整而又亮堂。门前的菜园子足有二亩地那么大,整个院落收拾得既干净又利落。当我走进宋哥家院里的时候,宋哥、宋嫂和在家的几个孩子呼啦一下都迎了出来。那种热乎劲儿简直就如同回家一样的感受。见了宋哥夫妇,我先转达了母亲对宋哥全家人的问候,同时还把母亲专门带来的一件羊毛衫交到了宋嫂的手上。看得出来,宋嫂无比珍视地接过了母亲送给她的这件羊毛衫。仅凭这一件事便让我学到了母亲在处置“人情事故”

问题上的圆滑与老道。在吉林要出的时候我还坚持要给宋哥带“四盒礼”

呢,是母亲说不如给你宋嫂买件“晴纶衫”

既好看又好带,而且只要你宋嫂高兴,你宋哥自然也就高兴了。事实证明,正如母亲判断的一样,看到宋嫂高兴的样子,宋哥也笑得老开心了。仅此一例即足可看出。送礼也是一门“学问”

,同时也让我读懂了母亲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的智慧和艺术。

宋哥家的小日子过得殷实而又富足。他跟宋嫂总共养育了5个女孩和1个男孩。6个孩子都在粮库工作,而且又都非常懂事。当天晚上,宋嫂为招待我把家里过年没吃完的“年嚼咕”

又都奉献出来,做了6道好菜,犹如让我在刚离开家的失落中,一下又找到了新的“彼岸”

。那一夜,我跟宋哥宋嫂唠了很多“体已话”

。直到三更时分才强行打断话聊让彼此徐徐进入梦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