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雍凉是指哪里 > 第三十九章 龟兹舞乐燕地宫娥(第1页)

第三十九章 龟兹舞乐燕地宫娥(第1页)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这剑器行,是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在唐代大历二年,于夔府别驾元持家中,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有感而作。

剑器舞也叫剑器浑脱,而浑脱舞源自大秦(东罗马),经丝绸之路传至西域,再传入内地,又称泼寒胡戏,成为当时入冬时节进行的一种风俗。

每年十一月,人们穿胡服、骑骏马、戴兽面,成群结队泼水嬉戏,追逐欢乐,跳着浑脱舞,唱起苏摩遮,场面壮观火爆,唐中宗也曾亲往洛城南楼观看。唐玄宗继位后,下诏禁断此俗,这种在中原蔓延成势的歌舞游乐活动逐渐绝迹,民间却仍有留存,从十一月改到七月初,成为驱鬼消灾的民俗。

龟兹乐、浑脱舞,此前就有流传,只是唐代最为流行,之后也没有因诏令完全被禁绝。

浑脱即革囊、皮袋,以整张剥下的动物皮革所制,既用作渡河的浮囊,也可用来盛水、酒、奶。制法、形状类似的人浑脱,就是小型动物的整张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戴浑脱帽表演的舞蹈也就被称为浑脱舞。

而苏摩遮,也作莫、幕,曲调源于龟兹乐,在唐朝时盛行,但北周以前就已随着西域乐器一并传入。实际上,苏摩遮也是高昌语中浑脱帽的叫法,出自波斯语的音译,起初是当地人因炎热泼水索寒,为了避免冷水浇到头上,就戴上涂了油脂的浑脱帽。

说起龟兹舞乐,就不得不提到吕光,淝水之战前,他奉苻坚之命出征西域,攻灭龟兹,将龟兹乐带到凉州,后凉灭亡之后,龟兹乐再度传入中原。

但在此之前,西域舞乐就已在中原流行,比如琵琶,秦、汉时有一种圆形带有长直柄的乐器“秦汉子”

,弹奏时向前弹出叫批,向后挑起叫把,后来西域传来了梨形音箱的曲颈乐器,有人将两者结合改进,出现了新式的琵琶,演奏也从横抱变为竖抱,从拨子弹奏改为五指弹奏。

东汉刘熙在《释名。释乐器》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后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当时的胡人,因为是骑在马上弹琵琶,所以横抱弹奏更为方便。

王导玄孙,南朝王僧虔所撰《技录》中,有一则关于琵琶的故事,提到“魏文德皇后雅善琵琶”

,这里的文德皇后就是曹丕皇后郭女王。

而直柄琵琶也叫作阮咸,得名于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因为他善奏此乐器,所以得名至今。

龟兹乐除了琵琶,还有竖箜篌、羯鼓、筚篥等多种乐器,龟兹琵琶七调起源于印度北宗音乐,印度一称始自玄奘,此前被叫作身毒、天竺。前秦至后秦时的西域名僧鸠摩罗什,他的父亲出身天竺望族,母亲则是龟兹王女,吕光攻打龟兹时,与其为敌的龟兹王白纯,就是鸠摩罗什的舅舅。

龟兹舞乐的传入,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上行下效,从来都是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个挨饿受冻的普通人,为了糊口整日奔波忙碌,哪有这种闲情逸致。

前燕自慕容儁决意进军中原,大举南下,迅的扩张就已滋生大量弊端。慕容暐继位时,年仅十岁,国政尽数委于辅政大臣之手。慕容恪在世时,治事还算清明,但也只是压制,并未完全改善,待其病故,慕容垂遭受排挤,慕容评与可足浑太后掌权。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前燕政治的腐败愈演愈烈,国库空虚又导致赏罚不明,刚刚成年的慕容暐刚有意改革,前燕就灭于前秦之手。

而在慕容皝被东晋册封为燕王,随后迁都龙城,复立东庠学宫,击败宇文、高句丽联军,攻入丸都焚毁宫室,迫使故国原王高钊称臣,威望在辽东一时无两。

西晋末年为避乱举族迁入辽东的安氏,就是在这一时期为前燕效命,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分辨时事一道上,时为家族领的安屈可以说是深得祖上精髓。

安屈的先祖安世高,本名清,原是安息国太子,但他在继位时,因叔父势大,就以自幼信奉佛教为名,在父亲丧礼结束后,将王位让给叔父,从此一心向道。时值东汉桓帝在位,安世高以奉侍为名,只身前往洛阳,博览典籍,翻译佛经,得以保全性命,后来中原动荡,他又前往江南,名为游历实为避祸,最后安然卒于会稽,自保之道绝对是顶级。

安屈避祸辽东时,结好当地望族,与公孙眷为友,互以兄弟相称。这就如同当初举家迁居沛县的吕公,主动与时为亭长的刘邦交好,简直是如出一辙。

公孙氏是幽州望族,人们一提起来,先想到的必然是出身辽西令支的公孙瓒,这位东汉末年群雄之一的白马将军,而忽视成就与其不遑多让的公孙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