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红楼之孤王有疾 > 第7页(第1页)

第7页(第1页)

徐安平念完了圣谕,尖着嗓子说道:“庶人徒炆琦,接旨吧!”

徒炆琦哈哈一笑:“成王败寇,成王败寇啊!”

说着,竟是挣扎着站了起来,一把夺过了徐安平边上那个小太监捧着的托盘上的酒壶,直接就着壶嘴就喝了下去。这鸩酒用的毒药可不是什么喝了之后立毙的那种,承庆帝有意让他多受一会儿活罪,因此,发作时间很快,但是持续时间却很长,徒炆琦挣扎惨嚎了大半个时辰,几乎是肝肠寸断,最终七窍流血而亡,临死,也是满脸狰狞,眼眶崩裂,死不瞑目。

边上很多人看得心惊胆战,有几个原本在一边伺候徒炆琦的歌姬竟是吓昏了过去,徐安平却在一边冷眼看着,等到一边的小太监上前验看,确认徒炆琦已死之后,这才慢吞吞地说道:“还等着干什么,将府里一干人等全部收押,还有,各个屋子里面都仔细搜搜,将庶人徒炆琦谋逆的证据都给找出来,要是遗漏了半点,哼!”

随着徒炆琦的死,长安城里,再次陷入了慌乱紧张之中,不知多少人惶惶不可终日,生怕此事牵连到自己,坏了一大家子的性命!

☆、初提立储

宫中在为皇后治丧,一大堆的命妇每日里进宫哭灵,很多人是哭得那叫一个真心实意,当然,不是为了懿元皇后,而是为了自己。所谓帝王一怒,血流漂杵。承庆帝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何况他这会儿刚刚登基没多久,本质上还是个年轻人,政治手腕自然不会有多圆滑,何况,历朝历代的故事告诉我们,对那些臣子没必要太客气,你太客气了,他们就能够蹬鼻子上脸,拿着所谓的祖宗家法,圣人大义来指责你,约束你,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然后自己却贪赃枉法,肆意妄为。

大晋当年是打败了蒙古人,然后再跟群雄争锋,得以一统中原,那会儿离宋朝灭国还没有多久,在说起宋朝为何灭亡的时候,崇文抑武,党争,士大夫的权力过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本朝对于臣子一直是持压制的态度,反正是每一次夺嫡,都是一次权力的洗牌,不知多少高官显贵因此落马,上头对那些没什么骨头的读书人也缺少应有的尊重,反正三年一次考试,一次就有三百多个人入榜,那些勋贵家族也有的是人不想在家里坐吃山空,总之,想要当官的人永远不会少,皇帝永远不缺人用,自然也不会对那些有了异心的臣子有多宽容。

承庆帝这次没了结发妻子,没了一个嫡皇子,差点连自己的性命也有危险,这如何能让他心平气和起来,因此,一连串血腥意味十足的圣旨发了出去,内阁那边知道此事重大,又有人心虚,生怕这回若是封还,就被皇帝惦记上,觉得自己也是同党,哪怕觉得承庆帝盛怒之下,圣旨显得有些残虐,却也不敢吭声,顺利地将圣旨通过了。

徒炆琦的幕僚清客还有一些心腹手下大半已经被抓了起来,这会儿直接被严刑拷打,很多人其实知道的事情并不多,毕竟其中一些人根本就是陪着吃喝玩乐的,上面要他们交代,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能交代什么,因此,只得绞尽脑汁,到处攀咬,一个个说得煞有其事,比如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位官员到徒炆琦府上,送上了什么什么东西,又在书房密谈了多久之类的,这边口供一出来,五城兵马司和通政司的人就大肆出动,直接找上门去。

结果这事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承庆帝一开始还觉得愤怒,感觉自己被全天下的人背叛了,但是很快就回过神来,差不多把事情给弄明白了,不过,他可没有澄清的意思,历来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上很多都是先帝遗留下来的老臣,所谓三年无改父道,对这些老臣,哪怕觉得他们倚老卖老,承庆帝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结果很多事情做起来都很不顺手,偏偏这些人一向滑不留手,承庆帝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出理由来让他们腾出位置给自己的人。不过到了这个地步,承庆帝忽然发现,这是一个好时机,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将朝堂清理一下,将自己的心腹给提上来。

因此,承庆帝很快显露了他的帝王手腕,先是雷厉风行地将一批跟徒炆琦有关系的人给下了天牢,暗示从重处理,那些明显被人攀诬的,承庆帝反正就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弄得他们丢官去职,还得高呼圣上仁慈,皇恩浩荡,至于两边都有点沾边的,对不起了,有用的,承庆帝不介意拉一把,没用的,那么往往就是夺职抄家,好在承庆帝还算是轻拿轻放,没用杀太多人,倒是让很多原本战战兢兢的人长松了一口气,继而又如丧考妣。承庆帝下手说狠也不狠,但是要说轻,那绝对算不上轻,不少官员不光丢了官,连功名都丢了,这才是大事,保留了功名,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能起复,就算不想当官了,回老家,也有免去赋税的特权,大有人在愿意举家投靠,光靠着收租子,就能够过得很不错,结果没了功名,那么,一切特权就不复存在。别说什么再考的话,这些人做官做到这个地步,谁还会成天啃八股,只怕连四书都不一定全部记得起来了,再说,养尊处优这么多年,就算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啊,科举考的不光是你的学问,还有你的身体,最重要的是运气。要知道乡试以下,是不糊名的,你一个罢了官夺了功名的人,跑去参加考试,人家有点眼色的,也不会录取你啊!

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了,承庆帝又给好不容易安下心来的满朝文武砸下了一个深水炸弹——他要立徒景年做太子!

作者有话要说:

☆、掂量

立储是国之大事,承庆帝自然也不是一时冲动,虽说目前来说,徒景年只是他唯一的儿子,没个比较,但是三岁看老,徒景年算不上什么百年一见的天才,但是做皇帝,也不需要是天才,徒景年性情比较温和宽厚,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但也不是那种没有原则底线的人,而且性子颇为坚韧,自制力也很强,也有自己的想法。别听别人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类的话,对于皇帝来说,重要的不是你是什么专业的,是什么文凭,朱元璋当初大字不识一个呢,不照样做了皇帝,李煜、赵佶那样的,哪怕文化水平再高,不还是亡国之君。承庆帝自己在四书五经上也算不上出众,做皇帝做得不也挺好的。

不管是承庆帝对懿元皇后的夫妻之情也好,还是承庆帝担心自个出了什么意外,反叫那些便宜宗室占了便宜也好,总之,立储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徒景年自然也不能表现得迫不及待,虽说皇宫里的孩子早熟,但是徒景年暂时还真没有感受到兄弟带来的什么压力,古往今来诸多太子储君的悲剧,让徒景年对这个位置有些发憷,太子最大的悲哀在于,他永远是二把手,问题是,这年头的一把手是终身制的,等闲你还没办法让他升职或者是将他扯下来。没办法,皇帝已经是最大的了,你见过哪个太上皇活得有滋有味,还能紧抓大权的?嗯,除了乾隆那位,那着实是个例外,最典型的,唐高祖李渊,当年为了储君的事情,将几个儿子玩弄在掌心,结果一出玄武门之变,变成太上皇之后,当真只能垂拱而治,平常想要偷偷哭两声都得看儿子脸色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