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明朝的改革 > 第17章 接着忽悠(第1页)

第17章 接着忽悠(第1页)

崇祯十四年在飘飘扬扬一场大雪中悄然来到,等早上余诚走出房门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还好昨天就将火炉全部安装好了,不然这天寒地冻的可真不好挨。

看着屋檐上好似棉花一般的积雪,余诚一时诗兴大,口中吟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侍立在一旁的李河赞叹道:“原来东家也是饱读诗书啊,难怪说要亲自教晴儿小姐识字呢。”

余诚经这一提醒,才想起还要给晴儿教识字这事儿。打李河他们一起去厨房给李兰芝打下手包饺子,余诚则抽空回了趟现代,将自己外甥当初用来识字的小卡片和刻着字的积木一并带了过来。

余诚原本是打算从汉语拼音开始教起的,可要教的时候才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那些汉语拼音自己念起来勉强也能记得齐全,可要成系统的按声母韵母教给别人却总是卡壳。最后余诚也只能用了笨办法,从最简单的汉字开始,要求晴儿每天要记住十个生字。

晴儿的悟性不错,等到饺子下锅,十个字虽然还不会写,但是已经记住了外形,可以将对应字的卡片从一堆卡片中找出来了。

饺子是猪肉白菜馅的,余诚兑现了自己的许诺,李河等人个个吃的肚皮溜圆。食量最大的果然还是要看樊虎,配着辣椒蒜泥的蘸汁一人消灭掉了满满六盘。余诚不禁感慨,樊虎这饭量放到现代当个吃播,妥妥的能火啊!

吃过饭后,晴儿没有回房继续认字,而是眼巴巴的看着余诚。余诚被看得莫名其妙,看晴儿眼睛不停的在自己和厨房两处逡巡,于是问道:“怎么,晴儿还想吃什么吗?”

晴儿扭捏了半天,口中轻轻道:“馒头……”

余诚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原来晴儿记挂着的是昨天自己答应过她去给难民施舍饭食,于是问李兰芝道:“厨房里还有多少馒头?”

李兰芝答道:“还有六七十个。”

余诚吩咐将馒头用背篓装了由李河三人背着,只留李兰芝看家,然后牵着晴儿出了家门。

因为下雪的缘故,路上行人稀少,间或有上前乞食的乞丐或者流民,便每人舍给两个馒头。原本余诚还想着这点馒头不过杯水车薪,没想到走完两条街才全部舍完。随意找了个乞丐问了,才晓得今日官府组织城内富商在上方寺施粥,流民中能动弹的基本都跑去上方寺了,还留在街上的要么是饿的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要么就是已经冻毙在风雪中了。

听到有人施粥放赈,余诚便吩咐李河道:“以后每天给粥棚捐五十斤粮食,省得樊虎媳妇还要费力气蒸馒头。”

李河道:“东家府上都是精米白面,捐给粥棚太浪费了些,不如换成粗粮,还能多活几个灾民。”

余诚赞许道:“你说的对,就这么干。”

带出来的馒头施舍完后,余诚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带着几人在街道上信步走着,观察着街道两旁的店铺。

粮食生意毕竟太过麻烦,所以余诚才答应了徐记只承担有限的供货。市面上究竟什么卖得好,余诚还要好好侦查侦查。另一方面单纯靠着黄金兑换来钱太过显眼,余诚也想找个性价比更高的货物,希望可以带回现代卖钱。

因为是大年初一的缘故,街上店铺大多已经闭门歇业,只能从招牌上看店铺的主营业务。像什么饭店、香末店、杂货铺、巾帽铺、当铺、成衣局等等,可以看出放在平常开封城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繁华所在。

走到一处还开着的店铺前,余诚停下脚步。这家店铺招牌上写着“刘氏瓷器”

四个大字,里边博古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瓷器,柜台后边掌柜包裹的严严实实靠在椅子上正在打瞌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