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做了摄政王的试婚哥儿后900天 > 第43頁(第1页)

第43頁(第1页)

聞於野喚過太監,道:「陛下龍體尊貴,哪能讓這等宵小污了手。拿來我看。」

太監於是捧著錦匣又跪到聞於野面前,聞於野打開錦匣看了一眼,道:「大將軍虎威,嚇得叛賊不敢瞑目。」

張世鏡站在大殿中央,朗聲笑道:「區區在下,何談虎威,不過是忝居驃騎大將軍之位,不敢辱沒了王爺從前的名聲罷了。」

聞於野道:「依本王看,你這個驃騎大將軍,更勝本王從前。」

張世鏡看了聞於野一眼,淡淡道:「王爺太謙了。」

他的回答竟有些冷漠,沒有推辭不肯受,也沒有反過來恭維聞於野一番。就這樣簡單的五個字,聽得群臣心裡直打鼓。

說起來,這兩人似乎本就有些淵源……

皇帝此時道:「大將軍如此功勳,朕定要賞你些什麼才好。尋常的金銀都不稀奇,你可有什麼其他想要的,朕都可以封賞給你!」

張世鏡似乎早就做好了準備,不假思索道:「承蒙陛下厚恩,微臣正有一事,想請求陛下恩准。」

皇帝道:「你說,你說!」

滿朝文武都等著聽這位功勳卓著的將軍心裡究竟有什麼不可得的寶物。是外邦貢品?還是奇珍異寶?或是傾城佳人?

張世鏡一撩衣擺,單膝跪地道:「微臣懇請陛下下旨,重查前隴西郡公謀反一案,為郡公平反!」

他這句話仿佛巨石從高處入水,頓時在朝堂上砸起了軒然大波,一眾文武再如何克制,也猝不及防地被張世鏡嚇得倒吸一口冷氣,人人惶惶然不知所以,只得瞠目結舌地靜待上頭坐著的二人有什麼答覆。

皇帝乍然聽得這麼一句,緩緩眨了兩下眼睛,而後向後靠在龍椅椅背上,眼神飄忽片刻,最後飄到了聞於野那邊。

聞於野一時無言,先用目光一一掃過下站的文武大臣,看得他們一個個低下頭屏息靜氣,這才冷然道:「大將軍,天子念你勞苦功高,有意對你多加恩典,你可不要得隴望蜀,白白斷送了自己的戰功。」

張世鏡抬起頭道:「正是因為卑職感念陛下天恩,才要不惜一己之身,為陛下盡忠。陛下,忠言逆耳,可微臣不得不說,前隴西郡公是被害死的!若是明知忠臣蒙冤而不得昭雪,臣如何能夠身披這身官袍,問心無愧地站在朝堂之上!」

皇帝抿唇不語。

聞於野道:「大將軍口口聲聲說前隴西郡公蒙冤而死,莫非是指責先帝昏聵?你好大的膽子!」

張世鏡坦然道:「卑職豈敢指責先帝,即便是先帝下旨斬了郡公,那也是因為有奸邪小人作祟,蒙蔽先帝聖聰!」

聞於野眉心微蹙,上下審視著張世鏡,道:「大將軍,你是前隴西郡公多年的至交好友,他死後你便自請解甲歸田,這個本王清楚。你不忍見他背負反賊的罵名而死,這個本王也能夠理解。但你今日既然在金鑾殿上說出這番話,就該知道自己沒有回頭路了,若是陛下准許你查,最後卻查不出結果,那麼即便陛下仁慈,本王也絕不饒你。」

張世鏡倏地站了起來,斬釘截鐵道:「若是查不出結果,卑職任憑王爺發落。流放也好,處死也罷,卑職絕不喊冤!」

兩人在金鑾殿上針鋒相對,看得眾臣膽戰心驚。此時此刻,他們心裡都有了計較——

怪不得攝政王和大將軍之間好像一直都不太和睦,連大將軍被皇上冊封之事也不是攝政王同意過的,究其原因還不是前隴西郡公之死嘛。攝政王曾是郡公的部下,可他不僅沒有想著什麼平反,還掘了郡公的墳,難怪張世鏡對攝政王的態度始終淡淡的,算不上多麼恭敬。

聞於野的目光落在張世鏡身上,手不自覺地轉動拇指上失而復得的黑玉扳指。石志義跟著賀蘭山前來王府質問他的那天,順便把這個扳指交給了章高旻。

聞於野也不知自己在想些什麼,腦海里一會兒是郡公當年的信任提拔,一會兒又是賀蘭山在城樓上那足以入詩入畫的身影,最後落於賀蘭山質問他時的那張心碎的臉。

他一向知道自己是個薄情冷心的人,他有忠義,卻於兒女私情上淡漠。雖然心裡一直裝著賀蘭山,也盡力保護他,但他也可以對石志義送來的那封信視若無睹,還把昌氏父子接來自己府上小住。他知道,只要他不回信,賀蘭山就一定會親自前來詢問;只要他來了,兩人就會產生矛盾;只要兩人產生矛盾,昌氏父子就可以親眼目睹。

至於賀蘭山的感受……聞於野不得不承認,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沒考慮那麼多。他以為自己可以像一貫的那樣平靜以對,可當時湧起的那種錐心之痛,幾乎讓聞於野喘不過氣來。他躲避著賀蘭山對他失望絕望的眼神,心裡的愧疚後悔難以言表。

無論是政事還是軍事,聞於野都自信可以信手拈來,可他卻好像怎麼也學不會疼人,學不會像石志義那樣對賀蘭山關懷體貼,即便心裡憋了一萬句話想說,他也說不出口,就只能這樣眼睜睜看著賀蘭山和他漸行漸遠。

可是,真的甘心嗎?

聞於野站起身,邁下台階,緩步走向張世鏡,道:「你說前隴西郡公是冤枉的,有什麼證據?」

張世鏡拱手道:「王爺,此事說來還要感激王爺掘了郡公之墳。掘墳那日,卑職不忍見郡公魂魄不寧,因而前去護送,卻不想棺蓋突然脫落,露出裡面郡公的屍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