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风云激荡的年代 > 第18章 公开登刊的读者来信(第1页)

第18章 公开登刊的读者来信(第1页)

腊月中旬,聂子航收到了《上沪文艺》寄来的样刊,并在东方传奇一栏中看见了《潜伏》。

专栏题目的下一行,印刷着作者名,顾秋。

一种成就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如果说翻译来自后世丰富的知识储备,那么写作算是他这一世的创新尝试。

当然,聂子航也不能否认,撰写《潜伏》的时候,他不可避免地借鉴了大篇幅影视编辑对原作改编的剧情。

没有前人之基,他也乘不了凉。

值得庆幸的是,连载《潜伏》的过程中,事物的描绘、神态的刻画、场景的渲染……聂子航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笔力在不断精进。

与样刊一同寄来的,还有一封巴金先生的亲笔信。

“致顾秋先生:

见字如面。

编辑部已收到来稿。

顾先生的笔力我很满意,在写第一封信时,我就对《潜伏》接下来的故事抱有期待。我们正处于新时代,因而上个时代所拥有的、蕴含着传奇色彩的故事,也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

这并非我的一家之言,编辑部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要求栏目扩展《潜伏》的篇幅。

但我否决了这一提议。

原因在于,好的故事是慢慢流淌出来的,倘若像饮食般不加节制,文字与文学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不过,在所有的读者来信中,有一封十分独特的信件要求编辑部将她的来信内容登刊。

收到样刊之后,顾先生可翻阅杂志的后半部分,找到这封读者来信。

另有,顾秋先生在11月的来信中提出,想要得知我对《潜伏》撰写的建议。我在看到新稿以后,阅读了翠屏的情节,产生了一些想法:

余则成与行动队队长马奎遇见翠屏的途中,顾先生在这里多以描绘余、翠两人的交谈与马奎的反应展开剧情。

但我的想法是,若以余为主视角,用足够的心理描写衬托未知与紧张的氛围,再用行文技巧将翠屏‘出格’的行为渲染做随时可能事的炸弹,更能突出此时的危机性。

自然,这仅是我的看法,顾先生无须做出二次修改,你收到我的信时,新稿件应当正在印刷的途中。

最末,祝元旦愉快。

另,年末将至,编辑部为拥有潜力的作者提供了创作激励,年终奖金为3o元,请详细查收。

此致敬礼

《上沪文艺》主编巴金

1977年12月”

读完整封信之后,聂子航就巴金先生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考量。

是的,由于电视剧的影响,他在撰写小说时会不自觉地代入摄影视角,因此篇幅也多以三方视角展开。

但这样一来,人物的立体情绪就不够饱满,而当笔法不够成熟时,群像写作容易让读者找不到中心,文章结构亦会偏向离散。

果然,能得到文坛前辈的指点,还是受益良多的。

不过,更令聂子航好奇的是巴金先生提到的读者来信。

他翻到“东方传奇”

栏目的后一页,看到了那篇醒目的印刷来信:

“顾秋先生:

我非常喜欢《潜伏》这部小说,可以说在刚看到它的时候,就已经爱不释手了。

它满足了我对传奇时代、没有硝烟战争的大体想象,想必您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作家。

但,小说中的左蓝、穆晚秋等女性角色令我略有失望,我想与顾先生进行书信联络,探讨一下书中的剧情。

另,我很喜欢余则成这个人物。

若顾先生同意,请将信件寄给《上沪文艺》的彭煜琪编辑,有彭编辑进行信件转寄。

此致敬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