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风云激荡的年代 > 第42章 再遇易玛(第1页)

第42章 再遇易玛(第1页)

易玛·孔萨雷斯·布依,那个在火车卧铺上遇见的西班牙女孩儿,聂子航没想到会在中华书局遇见他。

就在他惊讶的同时,正与前台工作人员交流的易玛,也注意到了一楼书架旁的聂子航,她愣了一下,转而惊喜道:

“啊!聂先生,不对,聂子航同志,是你!我记得你!”

易玛与工作人员低声交谈几句后,挎着一只女士斜挎包,快步走到聂子航身边:

“上回下火车的时候,走的实在太匆忙了,连联系方式也没有留一个。”

她满是热情地不停顿道:“我能称呼你为子航同志吗,叫聂同志好像太生疏了!”

聂子航则是在与易玛打过招呼好,同样向前迎去几步,不乏笑意地回应道:

“当然可以!是啊,上次的确走的太匆忙了。我记得你是在燕京语言学院读书,没想到在这儿遇见你。”

易玛笑道:“我来这儿找夏编辑交稿子的。”

“交稿子?”

“是的,我接了夏编辑手上的一点翻译任务,都是西班牙文的,对我来说就是母语翻译中文,还能赚一点外块。”

易玛解释道:“你呢?我记得子航你是在燕京大学读书,对吧?”

说到这里,聂子航才记起一件事:

1978年,国内还未发行外汇券,真正发行外汇券的时间要等到1980年的4月1日,当时国内实行了十分独特的货币制度:

人民币与外汇券,共同在市场流通。

80年发行的外汇券共有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7种面值,与人民币等值。

其规制如纸币大小,正面勘印币值,背面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风景名胜画面,如三峡、长城、天坛等。

其后,外汇券总共发行了两版,一版是1980年的最初版,另一版是1988年的变更版。

到1988版的时候,就只有100元与50元两种面值了。

1978年-1979年的第一批来华留学生,在驻华之初,还没有享受到所谓的外汇友好商店特权,他们也需要使用票证、纸币来进行日常生活。

();()  关于友好商店与外汇券,1993年的报纸上曾记录着这样一个片段:

“1993年12月30日一大清早,数十位外国驻华大使、大使夫人以及来华的外商们蜂拥进BJ的一家免税店,焦急地把他们看到的货架上的一切东西尽量塞满他们的购物包……”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当时能够在使用外汇券的友好商店中,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时代高奢品:

人头马的洋酒、万宝路的香烟、瑞士手表、彩电……

于是在经历接踵而来的几年风雨之后,1995年1月1日,外汇券正式停止流通。

基于以上情形,易玛在中华书局当“劳动派遣”

翻译外工,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和老师来的,她正在和夏编辑说话,可能要请你等一等。”

“我不是很着急。”

两人正寒暄间,杨降与夏编辑从办公室出来,沿着楼梯上款步走下。

易玛循声看去,再次惊喜道:“杨老师!您也在!”

听到易玛的呼唤,杨降惊讶地一笑,旋即用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与她问好:“易玛·孔萨雷斯·布依小姐,你也在这里。”

易玛同样以西班牙语问候过后,对聂子航笑道:“我没想到你的老师是杨老师,之前杨老师来燕京语言学院上过两堂课,我就认识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