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乾坤朗朗日月昭昭 > 第二十九章 七夕之誓(第1页)

第二十九章 七夕之誓(第1页)

皇子大婚本就反复往来,极尽礼仪。这不,距韩王大婚足足满了一个月,王府内重又华宴庆贺,称为“满月”

。满月过后,合府上下,才得安宁,元休也逐渐规律上朝,渐渐参与朝事。

这一日,正是七夕节,还没有安闲几日的韩王府又热闹了起来。一大早,刘夫人便率众家丁婢女搭起“乞巧楼”

。“今年的七夕节可是王妃娘娘过门后的第一个节日,大家都上点心,一应的乞巧物品全都要采办齐全,务必让王妃满意。”

众人都点头称是,一个个忙活起来。其实早在三天前,王府内的采办就已经到集市早早买回了各种物品。七夕节乞巧可是非常隆重的节日活动。西汉杂史的《西京杂记》一书中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开襟楼,人俱习之。”

自大宋建国以来,天下逐渐太平,节日的繁华盛况更比前朝。从七月一日开始汴京城内就堪称车水马龙,到了七月初七的前三天,已然拥堵异常,白天进来就出不去,一直要等到夜晚,人群散尽了才能通行。关于这种盛况,宋《醉翁谈录》里曾有记载:“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今年王府内采办的乞巧之物,除了标志性的七孔针,五色线,各种香烛、果品外;还准备了名为“磨喝乐”

的人偶;这种“磨喝乐”

以蜡制作,外罩红纱,表情端正细腻,甚是精巧。刘夫人命人把绿豆、小豆、小麦放入盛水的瓷器内,等到长出几寸长的嫩芽,再用红蓝丝线捆扎起来,叫做“种生”

;乞巧节本来就是女子的节日,今年韩王府有了女主人,乞巧的名目自是与往年不同,除了“乞巧”

“乞福”

还要“乞子”

呢。

潘妃也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刘夫人看太阳甚好,忙拿了一个玉碗,请潘妃在碗里投了小针。但见那小针浮在水面上,慢慢地转动着;刘夫人与众丫鬟看那水底针影一会儿像散花,一会儿像云朵;“王妃娘娘乞着巧了!”

,大家都高声附合。潘妃毕竟是少女心性;也高兴地拍手欢笑。王妃的奶娘张妈妈忙把一个小蜘蛛放入锦盒内,让丫环好生收好,看第二天它结网成什么样子,这叫“喜蛛应巧”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已近黄昏。后宫总管王继恩此时却带来一道懿旨:宣韩王和王妃即刻入宫赴宴;原来是德妃娘娘邀诸皇子王妃们共度佳节,与民同乐呢。韩王和王妃忙换了盛装入宫赴宴。

皇宫里更是张灯结彩。德妃娘娘宫中的乞巧楼高达百尺,以锦缎铺设,陈以香案、香烛、瓜果、酒炙;以德妃为的众嫔妃焚香祈福,共祈大宋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元休挂念着刘娥,他命内侍郭槐等候潘妃宴罢回府,自己却悄悄地骑马先行一步离开。

梦月楼阁前,元休望着那个映在纱窗上的倩影,驻足而立;那分明是刘娥挑灯夜读的身影。“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读书声戛然而止;“惠儿,快去开门。”

惠儿打开房门,看着元休欢喜地说:“果然是王爷,刚才夫人还念叨呢,您派人送来的果品夫人已用过了,咱们才刚刚焚香拜了织女呢。”

“谁说七夕节一定要拜织女呢,我刚刚拜的可是魁星!”

刘娥笑吟吟地迎了过来;“你怎么知道我站在窗外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